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Rho激酶2(ROCK2)表达与自身免疫抗体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04月—2020年05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LN患者74例,非LN患者93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模式服务,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护理后1、3个月,评估两组在服药依从性、病情活动性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病情活动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可以显著提高R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病情活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其对miR-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 AS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2组近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2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胸廓扩张度、脊柱活动度、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晨僵时间,检测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KK-1水平及miR-146a表达。结果观察组BASDAI50(77.14%)、ASAS20患者比率(80.00%)均高于对照组(8.57%、17.1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6%)与对照组(11.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SDAI评分(2.1±0.9),脊柱疼痛VAS评分(3.6±0.3),血清ESR[(10.33±1.75)mm/h]、CRP[(4.58±1.02)mg/L]及DKK-1[(332.18±20.33)ng/L]较治疗前降低[5.9±1.3、7.5±1.1、(68.41±9.90)mm/h、(24.49±4.10)mg/L、(409.32±28.50)ng/L]、胸廓扩张度[(5.2±2.9)cm]、脊柱活动度[(5.5±1.5)cm]较治疗前[(3.1±1.2)、(3.6±0.8)cm]增加,晨僵时间[(11.9±4.4)min]较治疗前[(31.7±5.9)min]缩短(P0.05);对照组治疗后BASDAI评分(4.6±1.3),脊柱疼痛VAS评分(5.4±1.4),血清ESR[(44.12±4.99)mm/h]、CRP[(17.47±4.20)mg/L]较治疗前[5.8±1.2、7.4±1.0、(69.55±10.48)mm/h、(23.31±4.45)mg/L]降低,脊柱活动度[(4.1±1.3)cm]较治疗前[(3.2±1.0)cm]增加,晨僵时间[(20.2±5.1)min]较治疗前[(33.3±6.8)min]缩短(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miR-146a表达(0.78±0.23、1.44±0.42)低于治疗前(2.02±0.77、2.11±1.20)(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iR-146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iR-146a表达、诱导缓解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探讨RA患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及RA患者病情活动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RA患者186例,其中活动期97例,非活动期89例。对R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比较不同性别RA患者之间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活动期、非活动期、有关节外表现及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体质分布。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计算RA患者DAS28评分。结果 186例RA患者中阳虚质57例(30.6%)、瘀血质33例(17.7%)、湿热质19例(10.2%)、痰湿质20例(10.8%)、气虚质15例(8.1%)、阴虚质12例(6.5%)、特禀质11例(5.9%)、气郁质10例(5.4%)、平和质9例(4.8%)。女性RA患者中瘀血质的比例[21.1%(32/152)]显著高于男性RA患者[5.9%(1/34),P0.05]。阳虚质RA患者的PBMC中miR-146a的表达及DAS28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和质RA患者(P0.05)。活动期RA患者中阳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而活动期RA患者中平和质RA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有关节外表现RA患者中阳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P0.01),而有关节外表现RA患者中平和质RA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P0.01)。结论 RA患者中阳虚质中医体质最为多见,不同性别R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与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病情活动度及特定临床表现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疗效.方法 将24只CIA大鼠随机分为单次治疗组(Ⅰ组)、多次治疗组(Ⅱ组)及空白对照组(Ⅲ组).所有大鼠均选取病变较重的右踝关节进行局部注射,每周1次共4次.Ⅰ组大鼠首次注射RhTNFR:Fc,随后3次注射生理盐水,Ⅱ组及Ⅲ组大鼠则分别注射4次RhTNFR:Fc或生理盐水.在基线期及每次治疗1周后(分别定义为随访1、2、3及4)均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价大鼠右踝关节及全身炎症的活动状况.完成随访4后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分离右踝关节行X线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Ⅰ组随访1时局部及全身AI较基线期明显降低(P<0.05),但随后逐渐回升.Ⅱ组各随访期局部及全身AI均逐渐下降,而Ⅲ组上述指标无下降趋势.Ⅰ、Ⅱ组放射学评分分别为(5.70±0.67)分及(4.90±0.73)分,病理学评分分别为(6.00±0.67)分及(3.80±0.91)分,血清CRP浓度分别为(7.50±0.87) μg/ml及(3.09±0.76) μg/ml,明显低于Ⅲ组的(6.60±1.26)分、(7.10±0.74)分及(12.15 ±3.47) μg/ml(P <0.05),且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 RhTNFR:Fc单次及多次局部注射均能有效缓解CIA病情,降低CRP浓度、放射学及病理学评分.单次注射病情易反复,疗效不及多次注射.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尿沉渣中miR146a的表达与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RA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17例中国RA患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rhTNFR:Fc的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对入选患者尿沉渣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尿沉渣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rhTNFR:Fc治疗RA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17例患者中,达到RA临床缓解新标准的91例患者,其尿沉渣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为(0.39±0.26),显著低于未达标的26例患者的(0.89±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前尿沉渣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rhTNFR:Fc治疗RA的疗效可能相关,具有较低的miR146a表达水平的RA患者对rhTNFR:Fc的疗效反应较好,有可能作为rhTNFR:Fc对RA的疗效预测指标,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依那西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评分、整体背痛评分、指地距、MMP-3、ESR和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研究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66例重症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激素冲击疗法基础上,两组分别采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自身抗体(ANA、ds-DNA)相关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f=13.167,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ESR、CRP、免疫球蛋白、ANA、ds-DNA、尿蛋白定量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gA、IgM及补体C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t=1.769,t=1.070,P〉0.05),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390,P〈0.05)。结论:CD20单克隆抗体可提高重症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自拟蒲地苋外洗方联合远红外线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生活质量和糠秕孢子菌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PF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43例和治疗组(B组)43例。A组使用自拟蒲地苋洗液熏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种疗法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糠秕孢子菌清除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A组的81.40%(P0.05);B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93.02%,明显高于A组的76.74%(P0.05);B组糠秕孢子菌清除率为93.02%,明显高于A组的76.74%(P0.05);A、B组患者中各有1例在治疗过程中有轻微皮肤灼热、皮肤红斑,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自拟蒲地苋外洗方联合远外红线可明显改善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杀灭糠秕孢子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