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2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3D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13~32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的42例患者,随访时14.5分(P<0.01),术后15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3D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2.8%。[结论]后路运用3D内固定系统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四法配合治疗8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临床上非手术具体疗法很多 ,各有特点。我科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根据有关标准 [1 ] 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81例患者采用非手术四法 (牵引、手法、椎管内用药、中药内服外敷 )配合治疗 ,与对照组 78例比较 ,疗效显著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观察组 81例 ,男 5 3例 ,女 2 8例 ;年龄 1 8~6 5岁 ,平均 32 .7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 3年 ,平均 71天 ;合并黄韧带肥厚及侧隐窝狭窄 1 9例 ;中央型突出 2 4例 ,边缘型突出 5 7例。对照组 78例 ,男 5 1例 ,女 2 7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矽肺的临床研究许建文倪为民蒋荣兴王志旦薛海根李德鸿刘平生钟毓娜既往应用单一抗纤维化药物如汉防己甲素、磷酸哌喹、磷酸羟基哌喹、柠檬酸铝等治疗矽肺取得较好效果,但是由于其副反应较大,长期用药受到限制。为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我们采...  相似文献   
4.
背景:创伤性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主要依赖于量表评估与影像学检查,但对于损伤程度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对于估计病变范围、损伤与恢复程度以及开发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使用代谢组学技术来表征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代谢特征,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失调的代谢途径。方法:收集20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物分析,然后利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生物标志物组合模型,并分析其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检测出160种和73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脂质代谢出现明显的紊乱,包括鞘脂类、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糖基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识别出他索沙坦和葫芦素糖苷这组生物标志物,并且二者构成的代谢物组合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水平与ASIA分级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代谢组学技术为进一步理解创伤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筛选治疗靶点提供帮助。识别出的代谢生物标志物组合可能为评估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头孢曲松(Ceftriaxon)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因其高效低毒,在儿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常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001年至2002年我院有3例因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恰当配伍后出现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6.
三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中药内服外敷腰背药熨疗法(以下称中药组)、腰背部垫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药熨疗法(以下称垫枕组)、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药熨疗法(以下称功能锻炼组)归类,总结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随访36个月~9年,各组均有患者出现迟发性临床症状,垫枕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肯定,功能锻炼疗法可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改善运动节段的功能,减少迟发性临床症状的发生,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症状(骨折节段的疼痛、腹胀腹痛、大便不通)治疗提供较好方案。方法:运用大将逐瘀汤与口服中药及止痛药对比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症状。结果:大将逐瘀汤在疼痛缓解有显著差异(P<0.01),在腹胀减轻方面与解热镇痛组和身痛逐瘀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在总体治疗方面大将逐瘀汤优于身痛逐瘀汤组(P<0.05)和解热镇痛组(P<0.01)。结论:大将逐瘀汤临床运用安全,有效,并符合简、便、廉原则,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目的:全面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蛋白质组学相关的研究。 方法:检索万方、清华同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1-01/2010-12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中医证型、蛋白质组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检索词为“syndrome typ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tcomic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蛋白质组学、中医分型与中医药3者关联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检索得到361篇文献,中文79篇,英文282篇,阅读标题与摘要进行筛选,排除与此文无关的文献。对29个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部分疾病的中医分型与血清蛋白质组学有关,机体某些特异性标志蛋白表达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血瘀证、湿热证、寒湿证等证型的关联性得到了部分实验及临床的验证,但缺乏蛋白质组学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临床以血瘀证多见,但目前仍缺少理想的防治手段。既往研究已报道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及椎间盘退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纳入2008-01/2009-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共60例,同期相匹配的非血瘀证患者60例,均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等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椎间盘退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基因型者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CC和TT基因型高,血瘀证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比非血瘀证患者更严重 (P < 0.05)。重度椎间盘退变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椎间盘退变者的1.818倍(OR =1.818,95%CI:1.275~2.931,P < 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椎间盘退变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2.038倍(OR=2.038,95%CI:1.379~3.423,P < 0.05)。实验结果提示重度椎间盘退变很可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CT基因型的患者在引发椎间盘退变加重相关因素的作用下,患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均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照1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对照2组采取常规康复加本体感觉训练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加中药循经烫疗及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方法。术后4个月,应用CPM机完成测试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对照2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差异方面,对照1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特定穴位的按压能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