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获得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方法采用Trizol试剂法,从人胎肝中提取,6-RNA,RT-PCR扩增得到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用EcoRⅠ和Hind Ⅲ双酶酶切后,将该基因片段插入表迭栽体pkk223—3,筛选得到了重组质粒pkk-hIGF1。结果加IPTG诱导该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9表达,hIGF1的表达水平约30mg/L。结论用肝素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了电泳纯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样品。纯化样品的理化及生物活性分析与天然对照品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CM测定36例ACS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质膜蛋白(CD61)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作对比分析。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D62p在ACS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水平的变化与vWF、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ST-T的改善相一致。CD61在ACS患者的表达与正常人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并与vWF、临床疗效有很好的相关性;FCM是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袁志宏  马建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35-1236
目的:探讨老年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者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方法:对25例老年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者(研究组)和25例健康老年者(对照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EPQ测定中,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激事件较多,在进行脱瘾治疗时,应注重帮助他们学会应激时解决问题和掌握积极应对技能,改善消极态度的不良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4.
生病用药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使用药物。在影响药物疗效的诸多因素中,心理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早已被证实。如服用安慰剂也可产生一定的药理效应等。因此用药不仅要注意病情病因等,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日益发展,也影响着用药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人IL-18结合蛋白(hIL-18BPa)的cDNA,观察其在COS-7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自人白血病细胞株jukat中获得hIL-18 BPa的cDNA,将其克隆至T-vector中,经测序确证后,将该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COS-7细胞,72h后收集上清纯化,用BCA法测定hIL-18 BPa的含量,用ELISA法测定其活性。结论:获得的IL-18BPa的cDNA序列gene 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上清液中hIL-18BPa含量为1.4mg/L,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hIL-18 BPa基因,并实现了COS-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为研究其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甲亢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抗甲亢药物基础上联合米氮平30mg·d^-1,对照组仅用抗甲亢药物治疗,疗程8W。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甲状腺素TT3、TT4评定疗效。结果经8W治疗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及TT3、TT4下降显著(P〈0.05)。结论米氮平不仅能改善甲亢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而且能促使原发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SCF-TPO)融合蛋白的高表达,预测该全新型融合蛋白的蛋白质结构。 方法: 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胎肝细胞中扩增SCF和TPO氨基端功能区片段,采用基因融合新策略将其融合成SCF-TPO融合基因,构建pET32a/SCF-TPO融合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DE3)plysS中获得正确高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融合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 首次成功构建了pET32a/SCF-TPO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融合蛋白的高表达,表达量高达4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等电点、抗原性及亲水性无显著改变,接头序列具有高柔性。融合蛋白除一级结构有4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外,原来的α螺旋和β片层无改变。 结论: 获得了SCF-TPO融合蛋白的高表达,结构预测融合蛋白的设计符合要求。为进一步研究SCF-TPO融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B7—PE40新型重组融合外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构建的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B7-1-Linker-PE40和B7-2-Linker-PE40及其接头设计的合理性,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系统GOLDKEY,对上述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的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和二级结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预测。结果发现它们分别保留了B7-1,B7-2和PE40的表位特征,没有出现新的表位,其柔性接头处的抗原性也极低。与B7-1,B7-2和PE40的一、二级结构比较发现。这两种融合蛋白各有数个氨基酸残基改变,有的氨基酸改变可轻微影响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原核表达的两个融合蛋白经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它们能分别与B7-1,B7-2和PE40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它们较好地保留了B7和PE40的抗原性和空间结构。与预测的结果一致。提示预测结果会有助于我们研究该系列融合蛋白的体内,外生物学效应,以及设计构建新的其他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
新型重组免疫抑制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反相层析分离中疏水相分别采用了常规的甲醇和乙腈.结果为所分离的该重组融合蛋白均发生了变性,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就生成了絮状沉淀。在蓝染料亲和层析一步分离中,由于全菌体蛋白中与亲和树脂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成分较多,极难区分目的蛋白和杂蛋白。但是,PRSETA—B7-2-PE40KDEL表达载体上带有翻译增强序列T7-g10,可在表达目的蛋白N端融合6个组氨酸,这十分有利于通过Ni—NTA金属鏊和层析法快速高纯度地纯化表达产物。根据这一特性,经反复筛选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法的纯化路线,用于纯化分离B7—2-PE40KDEL融合蛋白。所得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总回收率为8%。Western—blot实验显示,所得蛋白可与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不表达CD28的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作用。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纯化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技术路线,所纯化的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能特异性靶向杀伤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酚法从登革2 型病毒43 株(D2 43) 感染的C6/36 细胞中提取了病毒RNA,以病毒RNA 为模板,进行D2 43 株NS3 基因cDNA 片段的反转录 PCR 扩增,片段长度为1176 bp。将扩增的cDNA 片段克隆到T 载体pBluescript ksⅡ( + ) 中。通过双脱氧法测定了cDNA片段序列,与国际标准株NGC株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