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肿大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112例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均行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及评价该技术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 112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197组淋巴结,TBNA穿刺共410针,其中成功394针(96.1%)。9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总结果阳性90例(94.74%),其中32例患者的TBNA结果是唯一病理学依据。32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参考,TBNA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76.92%。22例TBNA阴性患者中,除6例经过TBNA确诊为结节病外,其余经开胸手术确诊,1例为淋巴瘤,4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11例为阴性。在纵隔肿大淋巴结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63%,100%和93.75%。小细胞肺癌TBNA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1。直径≥3cm淋巴结TBNA的阳性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BNA对纵隔淋巴结诊断有很大帮助,且安全易行,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4月至2005年1月住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COPD患者34例为治疗组,同时期未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住院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日常饮食,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营养评价综合指标、临床营养不良诊断和营养支持治疗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活量(VC)(L)u=2.91,P<0.01,最大通气量(MVV)(L/m in)u=3.02,P<0.01,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L)u=2.52,P<0.05,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MMEF)(L/S)u=2.27,P<0.05,上臂肌围u=2.18,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u=2.40,P<0.05,总蛋白u=18.89,P<0.01,白蛋白u=3.03,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肺部感染患者细菌感染谱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部感染患者细菌感染谱变迁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用无菌管留取肺深部晨痰涂片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1996年1月~2005年12月,自831例肺部感染患者肺深部晨痰分离致病菌共539株,有以下特点:(1)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显著增长(2000年前后比较),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2)出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白杆菌及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34%。(4)自1996年以来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过去常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上升。结论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程度不等的耐药性,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并及时掌握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治疗前两组的观察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治疗3天后,再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前述指标,同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潮气量、血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PaCO2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插管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与系统性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安静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SPAP),依据SPAP将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63例,无肺动脉高压组70例。测定患者循环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结果三组患者FIB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动脉高压组SPAP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无肺动脉高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CR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与肺动脉压力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肺动脉高压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需要适度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APE患者300例。根据入院后30d患者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n=254)和死亡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PE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生存组在男性患者比例、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方面显著高于死亡组(P 0. 05),在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伴有CHF患者比例、伴有COPD患者比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方面显著低于死亡组(P 0. 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105. 00分、总胆固醇3. 55 mmol/L、LDL-C 2. 12 mmol/L、HDL-C 0. 95 mmol/L、甘油三酯1. 45 mmol/L,会增加APE患者短期死亡的风险(P0. 05)。结论入院时总胆固醇、HDL-C、LDL-C、甘油三酯水平与APE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54例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35例COPD肺动脉高压合并有血液高黏滞综合征患者与54例健康正常人比较在血液病变性某些方面(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等)有明显差异外,而且与19例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正常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等方面亦有显著不同。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是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治疗NSCLC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6年01月于我院诊治的60例经确诊为ⅢB或Ⅳ期的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GFR-TKI一线治疗后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后,其中EGFR外显子21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74.2%;EGFR外显子19缺失患者的ORR为68.9%,DCR为89.6%;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DCR、ORR相互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PFS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吸烟史及性别是P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NSCLC患者的治疗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是EGFR-TKI一线治疗后DCR、ORR及PFS的预测性因素。可作为NSCLC的疗效预测性指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及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量(FVC)、吸气量(IC)、用力呼气量所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疗效情况、症状评分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下降得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剂能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32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管,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分支行栓塞术,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结果选择性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有效率93.8%,复发率9.3%,无脊髓栓塞、下肢血栓形成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选择性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