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护士择业意愿与角色认知、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构建稳定的护理队伍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择业方式、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问卷对73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13%护士自愿选择护理职业,81.31%表示将一直从事护理职业,64.94%表示有职业规划;护士的择业意愿不同.其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色认知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护士对职业的情感尚有待强化,其总体角色认知处于中等稍偏上,面对压力时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护理管理者应从各个方面培养护士对职业的情感与角色认知,从而有利于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护士择业意愿与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护士择业意愿与角色认知、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构建稳定的护理队伍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择业方式、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问卷对73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76.13%护士自愿选择护理职业,81.31%表示将一直从事护理职业,64.94%表示有职业规划;护士的择业意愿不同,其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色认知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对职业的情感尚有待强化,其总体角色认知处于中等稍偏上,面对压力时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护理管理者应从各个方面培养护士对职业的情感与角色认知,从而有利于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护士自我角色认知与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护士自我角色认知现状,分析现状与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的相关性,为将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7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33份。问卷内容包括:护士基本情况、角色认知现状、身心状况及应对方式。结果:护理人员角色认知各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5),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角色认知程度上有统计学差异(F=8.97,P〈0.0001);角色认知状况与应对方式相关;应对方式与身心症状正相关,不同年龄段焦虑,敌对,偏执的症状反应上有统计学差异(F=4.03,P=0.018;F=6.08,P〈0.0024;F=3.23,P=0.04)。结论:护士自我角色认知水平高低,影响护士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建议成立护士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帮助护士学会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恰当地评估自己应对能力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护士角色认知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护士自我角色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护士角色认知问卷调查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所医院7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角色认知正向维度总均分为3.61±0.56,负向维度为2.84±0.27;不同年龄、职称、学历、聘任方式护士角色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职业状态(是否自愿选择护理职业、是否打算一直从事护理职业、是否有职业规划)选择肯定回答的护士角色认知评分显著高于选择否定回答者(均P<0.01).结论 护士角色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特征及职业态度对角色认知有影响.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护士角色认知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干预策略,以提高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达到提高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角色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护士角色认知问卷调查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所医院7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角色认知正向维度总均分为3.61±0.56,负向维度为2.84±0.27;不同年龄、职称、学历、聘任方式护士角色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职业状态(是否自愿选择护理职业、是否打算一直从事护理职业、是否有职业规划)选择肯定回答的护士角色认知评分显著高于选择否定回答者(均P〈0.01)。结论护士角色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特征及职业态度对角色认知有影响。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护士角色认知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干预策略,以提高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达到提高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广义偏线性模型(generalized partial linear model,GPLM)的,包括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要素内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风险判别模型。方法在获取1740例社区PMOP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证候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筛选出与PMOP发病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为协变量,以骨密度定性诊断为结局变量,建立基于GPLM的PMOP判别模型。结果 GPLM模型线性部分参数估计提示:是否绝经、体重指数、下肢抽筋、下肢骨痛、绝经年限(线性效应)具有统计意义(P<0.05);模型非线性部分参数估计提示:绝经年限(非线性效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拟合GPLM模型时加入了"绝经年限"的非线性效应,其AUC值为0.797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62,P<0.001)。结论绝经年限与PMOP发病之间存在非线性效应。将西医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相结合,建立基于GPLM的PMOP判别模型,反映病证结合特点,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判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