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质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病变,常规MRI和CT很难确定其边界,这就给局部放疗范围的确定造成了困难。新的放疗系统可以将照射剂量精确地投射到不规则的三维靶容积上,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作为一种活体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协助胶质瘤放疗的靶定位以及预测放疗后反应。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陛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胆固醇性肺炎X线片及CT均表现为肿块样病灶,其中2例伴有空洞和液平面,1例CT增强出现多环状强化。临床病程非常长,抗炎效果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富含胆固醇结晶的泡沫细胞。结论 胆固醇性肺炎是1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四肢血管与周围病变组织之间关系,为临床科室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8例患及4例正常人进行四肢CT血管造影检查,3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四层螺旋CT机,经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ultravist,扫描方式是螺旋扫描,螺距为6:1,层厚1.25~2.5mm,间隔为1.25—2.5mm,高速方式(HS),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300mA,重建方式为标准重建,扫描时间(rotation time)为0.5~0.6s/转,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ADW3.1),进行图像后处理,行三维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从各种角度观看血管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8例患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恶性骨肿瘤1例,外伤性血管断裂术后复查2例,前臂骨囊肿行骨移植术后复查1例,前臂血管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四肢血管影像,便于观察血管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拟定;与DSA相比,MSCTA创伤小,并能观察到血管与周围骨、肌肉、病变等组织间的结构关系;MSCTA是四肢血管性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优化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A扫描方案。方法 对45例受检者行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共进行22期相扫描,并采用3种扫描方案,选取第10期相灌注图像重建CTA图像,其中A组为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及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B组为管电流325 mA,C组为ATCM及稍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5);3组其余各期相均采用ATCM技术且噪声指数设定为8;3组扫描方案的管电压均为100 kV。记录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CTA、CTP图像的噪声(SD)、SNR、CNR及不同部位脑实质各灌注参数值及CTA、CTP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D明显高于B、C组(P=0.043、0.001);3组CTA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0.545、0.575、0.900),CTP图像相应部位图像噪声、SNR、各灌注参数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TCM技术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通过适当增加噪声指数减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肿瘤全域对比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hemangioma meningioma,HM)与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hemanyiopericytoma,HPC)的T1WI、T2WI以及T1增强图像纹理参数的差异,并评估纹理分析方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HPC患者与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以及T1增强扫描。利用Omni-Kinetics软件后处理后得到3D感兴趣区的T1、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直方图信息及其所有纹理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方根值、平均差、偏度、均一性、第5、10、25、75、90百分位数,以及T2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偏度、均一性、第5、10、25百分位数、集群阴影、集群突出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T2信号中以均一性0.79为阈值鉴别二者诊断能力最佳(曲线下面积=1.0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100%。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为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之间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儿癫痫发作与头颅MRI提示的脑皮层钙化和萎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确诊为Sturge-Weber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15岁±2.84岁(0.8~10.0岁)。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单侧大脑半球。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及轴位T1WI、轴位FSE T2WI、SWI及增强后轴位T1WI。观察所有图像以确认脑内病变位置及范围;利用SPIN软件观察钙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在T2WI上测量病变累及层面两侧脑半球的面积并计算得到脑萎缩比值(BAR);记录每个患儿的临床资料: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发作频率(SSF)及癫痫持续时间以及IQ评分。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7.0版进行数据分析:对钙化评分、脑萎缩比值与临床状况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4例SWS患儿患侧脑实质均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7例出现皮层钙化,BAR与钙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P=0.00)。BAR与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77,P=0.00)。同时,BAR与患儿的I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5),即萎缩程度越重则患儿智力水平越低。有明显钙化(评分=2)的患儿IQ评分均值比无皮层钙化的(评分=0)明显降低(55±42,96±13,P=0.03)。结论 Sturge-Weber综合征脑萎缩程度与癫痫发作时间有关联性,首次癫痫发作越早,脑萎缩越明显;患儿脑萎缩、皮层钙化的程度也与其智力水平具有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脑嗅觉fMRI实验中改变和优化层厚及回波时间(TE)参数对降低磁敏感性伪影和提高信噪比(SNR)的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使用GESigna1.5TMR成像仪,标准正交头线圈。采用GRE-EPI序列分别对不同层厚(2、3、4、5、6mm)和固定层厚为6mm与2mm,同时改变不同回波时间(20、25、30、35、40、45、50、55、60ms)而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以观察扫描参数的变化对图像信噪比(SNR)的影响。数据处理应用MATLAB5.3与AFNI软件。在额叶底部、右侧海马区及左枕叶划定感兴趣区(后者为对照),SNR值=兴趣区信号强度(SI)/颅外空间噪声标准差(SD)。结果①改变扫描层厚时,磁敏感性脑区额叶底部及海马区SNR值随层厚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r1=-0.994,P<0.01,r2=-0.999,P<0.01),而非磁敏感性脑区左枕叶区SNR值呈轻度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②改变回波时间时,绝大多数被试磁敏感区(额叶底部与海马区)的SNR值在层厚为6mm时较层厚为2mm时明显下降;同时,当层厚为2mm时,SNR值随TE时间的延长呈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变化;当层厚为6mm时,SNR值随TE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在嗅觉fMRI实验中,可通过优化改变层厚与TE来降低磁敏感性伪影和提高SNR;层厚及TE对SNR的影响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选择2mm层厚和TE30~40ms可获得理想的功能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对于鉴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价值,并探求二者之间鉴别诊断的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Ⅱ级胶质瘤与20例Ⅲ级胶质瘤的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在包含肿瘤实质或瘤周水肿的每一层ADC信号强度图上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到3D ROI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信息及其所有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第10百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值域、体素数、标准差、方差、平均差、偏度、峰度及一致性,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来确定直方图参数对于二者的诊断能力。结果最小值(P=0.04)、第10百分位数(P=0.03)、体素数(P=0.003)、标准差(P=0.022)、偏度(P=0.017)在Ⅱ级与Ⅲ级胶质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以体素数5.65×10~6为阈值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诊断能力最佳(AUC=0.856),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5%、80.0%,而偏度、标准差的诊断能力次之(AUC=0.75、0.738)。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体素数、偏度以及标准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