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特殊部位复合皮移植与自体全厚皮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烧伤患而颈部和功能部位的创面采用断层皮片修复后,常常出现色素沉着和挛缩,影响修复效果;采用全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功能和外观较满意,但常因供区不足难以施行;异体真皮加自体皮片复合移植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但因手术方法不一.效果各异。为此.笔将异体真皮加薄中厚皮片、异体真皮加州厚皮片复合移植及自体全厚皮片移植3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激活受体家族与感染和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受体曾在血栓性疾病方面得到深入研究 ,现在认为该受体属于一个特殊的蛋白家族 ,作用相类似的受体共有 4种 ,它们的功能大大超出了凝血 /纤溶过程 ,目前有关该受体在感染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较多 ,显示出其在这些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烫伤后个人该怎么处理普通老百姓最常见的可能就是被开水、摩托车排气管、熨斗等的烫伤,不管什么原因的烫伤,最正确的自我处理方法是烫伤后马上用冷水冲洗。用冷水冲,但不能用冰水。如果条件不允许,用冷毛巾敷或者冷水浸泡也可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时间都要控制在15~30分钟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水并不是越凉越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崔宗树,石胜军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112001)患者,女,12岁。右乳房肿块1年,近半年增大,伴有间歇性浆液样乳头溢液。体检: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变,乳头无内陷。于右乳晕外上象限可触及约1.5×1.0cm肿块,质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细胞真皮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8例患者共15个创面采用一步法用同种异体无细胞真皮与自体大张皮片进行复合移植。结果 13个创面的复合移植完全成活,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均令人满意,无明显疤痕形成;结论 一步法复合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创面基底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小儿外科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其病程进展迅速、病情险恶,一旦延误诊治,往往造成患儿死亡[1].我院烧伤科自2000年至2009年间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1岁。因躯干及双踝部皮肤白斑22年,伴鳞屑性丘疹、斑丘疹及瘙痒1月来诊。22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腹部、腰骶及双踝部皮肤出现2分及5分币大小的白斑,逐渐增大,呈大片状,无自觉症状,从未治疗。2月前于上述白斑处(除双踝部皮损外)外用“白癜净”2次/d,共1月。前胸部皮肤白斑基本消失,腹部、腰骶部白斑内出现点状色素沉着。1月前因感冒停用“白癜净”,口服“严迪、红霉素、感冒胶囊”治疗1周后,腹部及腰骶部皮肤白斑区内出现鳞屑性丘疹、斑丘疹,伴皮肤瘙痒。既往体健。有磺胺类、苯巴比妥类、青霉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深度与早期补液量的关系。方法从我科4年收治的32例大面积烧伤中选取了21例入院时无特殊并发症病例早期液体复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病例平均烧伤面积81.3%,平均深度烧伤面积57.6%,开始液体复苏最短为伤后1.5h,最长为伤后6h。以平均心率100次/min,平均尿量80ml/h为输液调控基本指标。结果伤后第1天平均晶,胶体补液量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2.19ml,基础液体量(成人)平均4662ml/d。伤后第2天平均晶、胶体补液量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1.40ml;深度烧伤占比例越大,晶胶体补液量越多。21例患者有2例分别于伤后第1天和第3天发生DIC,1例伤后第3天发生高钠血症,其余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除1例伤后6d自动出院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58d.结论大面积烧伤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浅度烧伤与深度烧伤对补液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烧伤补液公式仅以烧伤面积为依据,实有缺陷,建议进行改进修定。  相似文献   
9.
目前 ,抑制差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因其简单易行和假阳性率低成为研究基因表达变化的重要实验方法[1] 。我们尝试用SSH分析烧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全面了解严重烧伤后早期该类细胞的功能改变打下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雄性SD大鼠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PCR仪为PE2 40 0型 ,凝胶图像分析仪为GDS80 0 0型。Tr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及PCR产物纯化试剂盒购自上海华舜生物技术公司 ;Poly…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烧伤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呈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症。成人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休克.一般认为烧伤休克是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结果.而目前还缺乏防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有效措施.液体复苏治疗仍然是平稳度过休克期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内外烧伤界学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发现,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和相关的因素是烧伤面积与患者的体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一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Evans基于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第一个补液公式——Evans公式。其后经过各国烧伤界学者的不断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适合于不同地域和特定条件的一系列烧伤抗休克补液公式。这些补液公式都继承了Evans公式的基本思想.以烧伤面积和体重作为核心因素来考虑补液量,在指导烧伤休克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对烧伤休克形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平稳度过休克期临床指标的不断完善,发现仅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来估计休克期补液量是不够的.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其他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