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国内红细胞实验室A B O血型鉴定工作主要是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1]。以DNA为检材的基因分型技术克服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限制,已是一种独立简便的分型方法,为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得到广泛应用。从提高输血安全性方面考虑,向临床提供基因定型相符的血液产品是大势所趋,因此,ABO基因分型技术也是红细胞实验室的技术发展方向[2]。笔者研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Rh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已确认的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D、E、C、c、e5种抗原,D抗原(ISBT004.001;RH1)的免疫原性最强,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其在红细胞上质和量的改变可产生弱D、部分D和Del型,统称为D变异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回顾性分析,了解ABO血型正反不符引起的报废血状况,探索对ABO血型正反不符献血者血液的处理对策。方法:对河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送检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献血者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等试验,记录结果,以查找AB0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结果:在241例ABO正反不符的样本中,ABO亚型69例,占标本总数的28.63%;假凝集(冷凝集)27例,占标本总数的11.20%;抗体筛查阳性48例,占标本总数的19.92%;抗体减弱或缺失78例,占标本总数的32.37%;正常血型19例,占标本总数的7.88%。结论:引起ABO正反不符的原因主要是ABO亚型,血样中存在假凝集或冷凝集,ABO以外抗体影响,抗A或抗B抗体弱4种情况。对于这些ABO正反不符的献血者血液如何处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将血液报废,献血者淘汰。其中,部分血液能否经过处理后用于临床,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携PICC出院的肺癌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携PICC出院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延续护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经延续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采用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患者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消化内科收入的结肠镜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行结肠镜检查。观察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根据肠道清洁效果评价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镜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加强患者对肠道准备的重视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知晓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得到良好的肠道清洁效果,降低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RhD血型因其在临床输血和产科学上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复杂性而成为研究的热点。RhDel表型是一种变异的极弱RhD阳性血型,长期以来Del型的个体一直被当作RhD阴性对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Del型血液可能会引起Rh真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家庄地区 RhD变异型的分布及基因分型。方法 RhD变异型标本经血清学方法确认后,应用PCR-SSP方法检测,对于检出的Rh弱D和部分D基因型,采用高分测序法(SBT)对RHD基因10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血清学实验检出D变异型(弱D或部分D)标本107例,PCR-SSP方法检测出部分D基因型14例,以D cat.VI type3*型居多,弱D基因型93例,以弱D15型为主,经测序发现3例Rh弱D表型均为第1外显子第22碱基T突变成C,且NCBI上未查到对应基因型。结论在石家庄地区,人群中 RhD变异型个体的分子基础差异较大,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并对部分D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4例检测为D Cat.ⅥⅢ,1例为D Cat.Ⅵtype2,1例为D Cat.Ⅵtype 1,1例为基因2.9外显子融合,表示为RHD-CE(2-9)-D。结论 Rh部分D型与弱D型在血清学试验中无法区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够更准确的分型,更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40多个,但涉及临床的主要有D、C、c、E、e 5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最为重要,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1],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体,如部分D、弱D、D放散型、-D-型等.D抗原的表达强弱不一,其中以RhCcEe缺失型(-D-)的抗原性最强,而D放散型(Del)最弱,RhD常规定型技术多被误定为RhD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