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肺炎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小儿住院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已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炎、腹泻)防治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产儿100例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00例为实验对象,出生后24 h内采外周静脉血2 mL及用无菌管收集尿液2 mL,离心,收上清液,-60℃冰箱保存,统一检测.用ELASA方法测定血及尿液中IFABP的浓度.结果 新生儿血、尿中I-FABP在性别、胎龄、出生史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中I-FABP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89 (P<0.05).结论 血、尿中I-FABP浓度与新生儿胎龄、性别、出生史、单胎、多胎等因素无关.血尿中IFABP浓度有相关性,血标本因易导致医源性贫血及依从性差,而尿液I-FABP的检测采集方便、成本低、病人痛苦少等特点,临床上可以用尿液替代血液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收治的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患儿2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诊治过程,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病例1以消化道症状起病, 病例2以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起病, 2例患儿入院时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升高, 行痰液检查检出活的蠊缨滴虫、肺吸虫虫卵, 病例1还查到粪类圆线虫幼虫。经甲硝唑注射液及吡喹酮片治疗, 随访均治愈。结论蠊缨滴虫是一种较少见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罕见, 期待通过该文拓宽临床医生思路, 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新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儿童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将病例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治疗药物(感冒消炎片)和对照药物(银翘解毒片)治疗.详细记录病例的临床信息并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采集治疗前后的鼻咽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所采集的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h)分别为(13.09±7.02)h和(22.13±15.55)h(P〈0.05);咽痛缓解时间为(20.36±7.91)h和(27.20±12.30)h(P〈0.05);咳嗽缓解时间为51.20±13.81 h和53.25±16.50 h(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比较和两组治疗后病毒转阴率比较,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以云南特色中药臭灵丹为主要成份的感冒消炎片对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够迅速缓解流感所致的发热、咽痛等症状,并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分泌物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加快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干预性院内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 (1)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早产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100例)和院内干预组(50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家庭健康保健,院内干预组接受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特定的干预治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Gesell发育量表)对早产儿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体格(头围、身长、体重)和Gesell量表发育商(DQ)情况,并对院内干预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在干预3、6、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和普通保健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大动作和个人社交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0.05);而精细运动、适应性和语言,两组的增幅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8、0.444和0.185)。干预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的DQ值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 <0.05)。(3)...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MAS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92岁,男2例,女1例。主要临床特征是:2例有前驱感染(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为水痘病毒感染)。3例患儿均有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有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红细胞沉降率降低,高铁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2例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虽经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积极治疗,但3例患儿均因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死亡。结论MAS是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感染可能是主要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0岁,因"双侧踝关节疼痛8个月,伴双膝关节疼痛7个月"入院.患儿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踝关节疼痛,为阵发性,活动后疼痛较剧且伴有踝关节肿胀,休息后疼痛可好转,未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近3年诊断为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观察治疗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提供方法,从而提高本病治疗疗效,减少患儿痛苦,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3年初次诊断为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片为治疗组,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者对照为组1,激素改为冲击治疗量为对照组2,观察3组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激素的停用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紫癜性肾炎的例数,进行对比。结果:在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对照组2与治疗组、对照组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2所用时间最短,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所用时间短,激素的停用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不良反应及并发紫癜性肾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片治疗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有较好效果,可以较快地缓解消化道症状,又能尽早地停用激素,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可以选用吗替麦考酚酯片治疗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百草枯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为临床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例百草枯中毒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间,我院共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儿2例,均死亡.2007年6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儿6例,因血液灌流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加之诊治经验的提高,抢救成功4例,死亡2例.结论 血液灌流是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措施,对中毒者应及早彻底洗胃导泻,及早行血液灌流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田云粉  李利 《临床荟萃》2009,24(4):336-337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其发生率在足月儿为1%~5%,低出生质量儿可达15%~20%,新生儿窒息约20%~30%。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异症状,同样血糖水平的患儿症状轻重差异也很大,原因尚不明确,症状和体征常非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它过程而被掩盖,多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纠正,可致永久性脑损伤。对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5例进行血糖监测,共检出低血糖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