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 — 201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 — 2016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0起,发病62 562例,死亡65例。 未分级事件和传染病事件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83.04%和93.04%,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8, P<0.05。 事件发生场所为学校的占事件总数的74.41%,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08 (0 ~ 168.4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至接报时间的中位数为6.32(0 ~ 86.72 )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3,P<0.001。 结论 2007 — 2016年传染病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事件类型,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 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早报告、早处置,以减少事件扩散范围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职业人群猪链球菌抗体阳性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职业人群感染猪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广州市某屠宰场全体员工血样,一对一调查问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猪链球菌IgG抗体水平。不同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收集231份血清和有效问卷,职业人群猪链球菌IgG抗体阳性率为16.02%(37/231),男女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91%(28/176)、16.39%(9/55),年龄组30~39岁的IgG阳性率最高,为33.33%(12/36),60岁以上未检测出IgG抗体。屠宰场职业人群血清抗体影响因素问卷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触猪、伤口类型和消毒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消毒情况是职业人群血清猪链球菌IgG抗体的影响因素(P均<0.05),与18~29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PCR检测。结果 2006年至2021年,广州市共累计报告75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其中,本地病例46例,输入病例29例。报告了1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1.33%。以夏秋季多发,占比74.67%,病例年龄分布中位数为58(47,66)岁,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3.17[DK]∶1;发病人群的职业分布为来自屠宰场或从事猪肉零售相关工作、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农民、餐饮食品业、工人;职业和生活接触暴露占56.00%,暴露前手部有伤口病例占28.57%;猪链球菌的血清型以2型为主,占比76.60%。结论 广州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需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动物防疫部门的交流与协作,提高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引起广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A组4型(Cox A4)和A组10型(Cox A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0-2015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Cox A6、Cox A4和Cox A10的VP1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从广州地区HFMD患儿的12 054份临床标本中检出8945份肠道病毒阳性,其中2174份为Cox A6(24.30%),144份为Cox A4(1.61%),155份为Cox A10阳性(1.73%)。Cox A6和Cox A10的主要感染人群为1~2岁幼儿,Cox A4为3~4岁幼儿,男性病例多于女性。HFMD发病时间集中于的4-10月。广州市肠道病毒Cox A6、Cox A4和Cox A10流行株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流行株亲缘关系接近。结论 广州地区引起HFMD流行的优势病毒株包括EV71、Cox A16和Cox A6 3种肠道病毒,并呈交替或共同流行状态。Cox A4和Cox A10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应加强肠道病毒流行趋势的长期监测及深入研究,以掌握HFMD流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起家庭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预防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物。结果共搜索发现中毒患者4例,为同一家庭中的2对夫妻,年龄范围为24~58岁;4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和呕吐症状,临床分级为重级1例、中级2例、轻级1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剩余五指毛桃鸡汤及汤渣样品均检出钩吻碱甲和钩吻碱子。病例临床分级与进食五指毛桃鸡汤量的秩相关系数r=1.00(P0.01)。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因误食混有断肠草的五指毛桃鸡汤而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猴痘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广州市猴痘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后报告疾控机构进行采样、处置,并落实明确诊断。广州市猴痘疫情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截至2023年6月23日24时广州市猴痘确诊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就诊情况和阳性检出率等情况进行分析。使用Illumina Min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月10日,广州市报告广东省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截至6月23日24时,广州市累计发现猴痘确诊病例25例,均为男性,年龄MQ1,Q3)为32(26,36)岁,96.0%为MSM。病例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为1~12 d,MQ1,Q3)为5(4,7)d。临床特征以皮疹(100.0%,25/25)、淋巴结肿大(100.0%,25/25)、发热(52.0%,13/25)为主,出疹部位多位于生殖器及其周边(88.0%,22/25)。密切接触者以家庭同住人员为主(40.4%,23/57),暂未出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病例家庭环境样本阳性率为30.5%。3条猴痘病毒基因全序列分型均为西非型Ⅱb分支,B.1.3家系。结论 猴痘病毒在广州市MSM中已发生隐匿性传播,但涉疫人群相对局限,社会面广泛传播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1年5月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广州市18岁及以上的2 000名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包含人口学特征、卫生应急素养条目知晓情况、意愿及行为。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963份,有效率为98.15%,受访者总体卫生应急素养水平68.97%。对应急准备的要求答对率最高(97.35%),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答对率最低(81.71%)。71.47%和74.43%的受访者参加过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不同性别、年龄受访者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策略,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性、时效性和社会属性,发挥行业专家优势,借助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教,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时,科学确定筛查范围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和头脑风暴法,拟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结合的方式,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0.08、0.89±0.07,变异系数(CV)范围(0.08,0.24)、(0.09,0.25);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249.90,P<0.05)。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结论 初步建立了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对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和精准地确定大规模人群筛查范围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