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袖撕裂MR影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肩袖(Rotator cuff)是一个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的肌腱环,从后、上、前面围绕着肩关节,维持着肩关节的稳定。肩袖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多平面显示肩袖损伤情况,并能够反映其相关病理变化,在肩袖损伤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52岁,以"脐周包块2年逐渐增大"为主诉人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1年,血压最高达196,120mmHg,血糖8mmol/L左右.查体:BP 121/80mmHg.触诊于脐周偏右方可触及一腹部包块,约9cm×7cm,质硬,活动度佳,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72mmol/L,血小板5.17×109/L,纤维蛋白5.6g/L.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化学位移水脂磁共振成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同、反相位成像(OP/IP)对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MMBD患者均行脊柱矢状位T1WI、矢状位STIR、矢状位mDxion quant和矢状位mDxion FFE扫描。将正常椎体及良性病变椎体并为非MMBD病变组,MMBD病变椎体为MMBD病变组,分别测量PDFF值和OP/IP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参数对MMBD的诊断效能,用Youden指数法计算OP/IP和PDFF的诊断临界值;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BD病变组的PDFF明显低于非MMBD病变组,OP/IP明显高于非MMBD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FF和OP/IP的诊断界值分别为8.45%和0.66,PDF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OP/IP(0.922),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6.64%和85.71%,特异性分别为96.35%和90.41%。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DFF与OP/IP呈中度负相关。结论PDFF和OP/IP对于MMBD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PDFF的诊断效能优于OP/I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磁共振容积测量(vMR)对儿童局灶性颞叶癫痫(fTLE)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24小时动态脑电图确诊的fTLE患儿(年龄5~14岁,平均8.5岁)行3.0T 1H-MRS分析及vMR测量,并以随机的30名儿童(年龄5~14岁,平均8.8岁)对照,计算患者组双侧海马区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海马容积、对照组任一侧海马NAA/Cr及容积,比较患儿病灶侧与病灶对侧、病灶侧与对照组、病灶对侧与对照组之间有否差异。分析癫痫发作频率等临床相关因素与海马萎缩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病灶侧海马区NAA/Cr(1.47±0.24)较病灶对侧(1.79±0.35)及对照组(1.81±0.27)明显减低,而病灶对侧NAA/Cr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患儿病灶侧海马容积(2.75±0.35)较病灶对侧(3.06±0.46)和对照组(3.11±0.17)亦明显减小(对照组NAA/Cr值及海马容积参考值范围为标准)。此外,fTLE患儿癫痫发作频率与病灶侧海马容积缩小不具有相关性,而热惊厥史对海马体积具有显著影响。结论:3.0T 1H-MRS及vMR测量对儿童局灶性颞叶癫痫病灶具有定位作用,并且能够定量反映患儿海马代谢性异常及形态学改变,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来研究腰椎放疗后短期内微循环改变的情况,对于研究腰椎微循环特点、制定放疗计划、判断疾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方法,观察兔腰椎放疗后的急性期微循环改变。方法:将15只家兔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进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扫描,24h后进行腰椎局部放疗。在3组家兔腰椎部分分别进行500cGy,1000cGy和1500cGy不同剂量的放疗。放疗7d后,对3组家兔再次进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扫描。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最大增强值、峰值增强率和增强斜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500cGy组放疗后最大增强值增加(P<0.05);1000cGy组最大增强值和增强斜率增加(P<0.05);1500cGy组最大增强值、峰值增强率及增强斜率均增加(P<0.05)。结果证实,采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观察到放疗后家兔腰椎急性期微循环灌注增加,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损伤病人的MR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骨挫伤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前外侧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因外伤进行膝关节MRI检查的320例病人(共321膝)的影像资料。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HDe 1.5 T MR扫描设备,分别行膝关节斜矢状面T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冠状面、横断面PDWI扫描。根据前外侧韧带的完整性和损伤部位对所有病人进行分类统计。采用独立性卡方检验对前外侧韧带撕裂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骨挫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膝关节MR影像均可显示前外侧韧带,显示率为100%。151/321膝(47.0%;95%CI为41.6%~52.5%)存在前外侧韧带损伤,其中累及胫骨部、股骨部及半月板部的分别为97膝、96膝及65膝。前交叉韧带撕裂158膝,外侧半月板撕裂98膝,股骨外侧髁挫伤58膝,外侧胫骨平台挫伤71膝,分别与前外侧韧带撕裂具有相关性(均P0.001)。结论 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前外侧韧带解剖及其损伤情况。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损伤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膝外侧骨挫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骼肌急性挤压伤冰敷治疗扩散张量成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DTI技术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挤压伤的诊断及不同冰敷时间对骨骼肌损伤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将40只We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成4组:正常组(A组)、5 min冰敷组(B组)、15 min冰敷组(C组)和30 min冰敷组(D组),模拟骨骼肌挤压伤及冰敷模型,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冰敷即刻、24 h、48 h、72 h对各组进行MR DTI扫描,测量ADC值与各向异性(FA)值.损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SABC(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结蛋白(Desmin)染色,测量平均吸光度(A)值.两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DTI测量结果与Desmin阳性表达A值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1)各组大鼠损伤前(n=10)即正常骨骼肌ADC值分别为(1.38±0.04)×10-3、(1.38±0.08)×10-3、(1.34±0.05)×10-3、(1.36±0.09)×10-3mm2/s,FA值分别为0.46±0.05、0.45±0.03、0.45±0.05、0.48±0.04.损伤后即刻(n=8)各组ADC值较损伤前明显增加,FA值明显减小,ADC值分别为(1.84±0.10)×10-3、(1.79±0.09)×10-3、(1.55±0.07)×10-3、(1.57±0.04)×10-3mm2/s,FA值分别为0.21±0.04、0.26±0.03、0.31±0.02、0.30±0.04.损伤后24 h(n=6)时A、B组的ADC值依然较损伤前增高,FA值减小,ADC值分别为(1.54±0.13)×10-3、(1.57±0.13)×10-3mm2/s,FA值分别为0.25±0.03、0.26±0.02.(2)DTT(白质纤维束成像)显示损伤后即刻各组纤维走行扭曲,纤维束数量明显减少,部分分离、移位,C、D组较A、B组减轻,随时间逐渐好转.(3)HE染色显示骨骼肌损伤后肌细胞水肿,肌纤维分离、断裂,但C、D组水肿较A、B组减轻.骨骼肌损伤后即刻及24 h,Desmin染色变淡,边缘缺失、模糊.72 h后Desmin染色重新增加.(4)ADC值、FA值与A值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89、0.763,P值均<0.05).结论 DTI能够无创性定量反映大鼠骨骼肌急性挤压伤及冰敷后的病理过程,有助于指导、评价急性挤压伤后的冰敷治疗.  相似文献   
9.
准确诊断椎体骨髓良恶性病变对采取适当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脂肪含量改变在骨髓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R脂肪定量成像技术鉴别椎体骨髓良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3.0TMR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间发病时间在两周之内确诊为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2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细菌培养、关节液细菌培养和组织学病理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行3.0TMR双侧髋关节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分析3.0TMR早期化脓性髋关节骨髓、骨骺、软骨、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性改变。结果MR表现:①患髋骨髓、骨骺及软骨信号改变:化脓性髋关节炎中13例患者股骨头骨骺及干骺端内部信号不均,骨骺形态失常,呈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为骨质破坏的表现,累及骺板者表现为穿越骺板的T2WI条形高信号影,累及骨骺软骨者表现为骺软骨薄厚不均,信号异常,还可以累及相邻的髂骨、耻骨。②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改变:19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髋周软组织T2W—SPAIR上高信号(水肿表现),多累及髂肌、臀肌、耻骨肌及股内外侧肌,其中1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仅表现为肌间隙条片状高信号。③髋关节积液:21例均出现患侧髋关节积液,其中2例同时出现健侧髋关节积液。结论3.0TMR检查有助于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3.0TMRI影像特征为骨髓、骨骺及软骨信号的异常升高和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