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病死率约40%~50%,是老年住院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首。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且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目前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大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51.3±8.4)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人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SAC)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呼吸困难1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后均好转。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寰枢椎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时,寰枢椎间植骨均获得较满意的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36例病人JOA评分、SAC及NDI分别为(14.36±1.69)分、(14.58±1.86) mm、19.24±7.57,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非外伤病人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活动度相比术前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可有效复位、牢靠固定,且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是医学检验的免疫学检验方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到对病原微牛物的免疫学检查试验中。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是目前最常用的实验至检验方法。和任何实验室检查方法一样,ELISA存在少量的假性结果(假阳性、假阴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ELISA反应所测对象可以是抗原也可以是抗体,业色反应对结果的阴性和阳性也有两种不同的判断,所以这里以显色为阳性的模式为例归纳其影响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1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8株SAU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SAU培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78株SAU在痰液和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中检出70株,占39.3%;在脓液和分泌物中检出61株,占34.3%;在脑脊液、胸水、腹水等穿刺液中检出21株,占1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37.1%,SAU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结论必须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以延缓细菌耐药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心脏损伤,容易引起患者猝死,而且还会出现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颅脑损伤等[1]。近年来,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脂联素成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标,笔者以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与34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比  相似文献   
6.
尽量保存牙体组织是治牙的基本原则.牙体组织缺损大,造成冠折、劈裂、充填物脱落的机会相应增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后牙V类洞需行牙髓处理者打破常现从颌面揭饭项而直接从颈部进入髓腔处理冠髓,而保留颌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择近两年后牙V类洞(为前磨牙、磨牙在颊或舌(聘)的近预1/3洞)颌面破坏较轻、而需牙髓治疗老92例108颗患牙,年龄在75-78岁.1.2方法去净腐质,于龋损的颈部开髓行失活术,牙髓失活后从牙颈部直接人够腔(揭开颈线约1州,环切法去净冠髓,消炎、止痛后行活根切断术、干尸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平均8.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应用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术前、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统计椎间盘再突出、内固定失败等相关远期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中51例获得连续性随访6.3~9.3年,平均(8.14±1.12)年。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JOA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中立位和过屈位测量的手术节段、头端和尾端邻近节段的Cobb角、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在过伸位,手术节段Cobb角和ROM减小,而邻近节段Cobb角和ROM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末次随访时Pfirrmann.s分级显示手术节段总的改善率为33.33%,无明显改变率为56.86%,退变加重率为9.81%;而头尾端邻近节段椎间盘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椎间盘突出复发,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8.1年随访效果良好,具有潜在的椎间盘保护作用,对邻近节段干扰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残胃癌(GSC)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由于早期GS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多数已进展,加之本病的特殊性,导致其预后较差。GSC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探讨近年来GSC诊治的若干问题,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及预防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首次胃切除手术后的随访尤为重要,早期发现、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关键。  相似文献   
9.
术中胆道造影对降低胆道术后残余结石 ,避免不必要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残余结石是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气泡 ,造影前应回抽部分胆汁 ,排尽空气 ,以免出现假阳性征象。本组4例假阳性 ,即将气泡负影误认为结石影而行探86例胆石症术中胆道造影分析@周俊裕!315040$宁波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普外科 @贺夫林!315040$宁波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普外科 @俞伟辰!315040$宁波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普外科 @王东杰!315040$宁波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普外科1赵聪,倪瑞宝.手术治疗胆结石721例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0.
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2例患者共死亡3例,死亡率9.38%,术后并发症17例,发生率53.1%。结论: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行胆道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方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