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国内对Rapamycin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闭塞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少,作自2003年1至12月共实施Rapamycin涂层支架植入术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3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ACEI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和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或ACEI组、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分别是89.3%、62.2%、35.3%,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比单用更有助于降低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67例AMI病人进行随访(平均605天)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OR=0.46,P<0.05)、ACEI(OR=0.42,P<0.01)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及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ACEI组病死率分别是68.8%、32.5%、35.3%,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14.8%,与前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0.0001)。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更能降低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1018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女性多于男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女性少于男性。中年是所有PSVT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高峰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AVRT患者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结论:行射频消融术的PSVT患者有年龄和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118057对于纠正负显性机制E637K-hERG蛋白转运障碍的作用.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PD-118057干扰各种细胞模型前后hERG编码的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r)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D-118057负显性机制E637K-hERG蛋白转运障碍.结果 PD-118057干扰WT-hERG后,激活电流和尾电流的电流幅度都较干扰前明显增大,但不改变通道电流的特性,只加速了通道电流的稳态失活速度.而PD-118057干扰WT/E637K-hERG前后电流幅度和通道特性都没有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与膜片钳结果相符合.结论 PD-118057不能纠正负显性机制E637K-hERG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6.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是否升高尚无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PCI术后心肌CTnT可升高,提示微小心肌损伤〔1,2〕。所谓微小心肌损伤是指进行PCI操作时冠脉内粥样斑块因溃疡、裂隙、血小板激活和局部血栓容易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中引起微循环栓塞和(或)微循环血栓形成,致远端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代谢需求和冠脉血供之间矛盾,使小片心肌缺血、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14例,其中慢径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8例、旁路消融5例、线性消融房扑1例。结果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PSVT患者14(男11,女3)例,年龄8087(83.7±3.0)岁。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脑梗死、糖尿病、肥厚性心肌病和主动脉瓣狭窄等。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例;髂动脉迂曲,选择对侧动脉或使用长血管鞘跨过迂曲部位消融成功3例;术中发生心衰1例,在导管操作及电生理检查中诱发房颤(AF)2例;主动脉瓣狭窄应用直接穿间隔法后消融1例;在放电时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电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4 s)2例。穿刺点出现血肿1例。14例患者均首次消融均成功,其中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共随访624月,均未复发,也无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龄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5例,均经再灌注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结果前降支再灌注TIMI分级0~1级在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15例(78.9%)、31例(91.2%)、21例(95.5%),后两组与ST段抬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2~3级血流也类似情况,ST段抬高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犯罪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4例(21.1%)、1例(2.9%)、3例(13.6%),有显著差异(P<0.0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S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D1,三组无明显差异,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形成2级以上ST段抬高组与无偏移组,下移组与无偏移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临床情况显示ST段抬高组和ST段下移组的血清BNP和cTnI明显高ST段无偏移组(P<0.05);ST段抬高组和下移组行CABG和IABP应用明显高于无偏移组(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如果a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有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有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肌收缩功能损害明显,应用IABP或急诊CABG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评估风湿性房颤患者栓塞危险性的价值。方法  10 6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风湿性房颤组 (n =5 1)和特发性房颤组 (n =5 5 ) ,所有患者同时进行TTE和TEE检查 ,对两组间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 (leftatrialspontaneousechocontrast,LASEC)的严重程度、LA、LVd、LVs、FS、二尖瓣瓣口面积等进行比较。结果  10 6例中经TEE检查发现 14个血栓 ,而TTE检查仅发现 4个血栓 ,两组间左房血栓发生率、LASEC的严重程度、LA、FS及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LASEC与LA呈显著正相关 ,与二尖瓣瓣口面积显著负相关。结论 风湿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发生率高 ,发生栓塞危险性较大 ,应积极抗凝治疗。TEE对于房颤患者血栓的检测及栓塞危险性的评估较TTE更有优势 ,LASEC、LA、二尖瓣瓣口面积可作为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arto系统指导下对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靶肺静脉进行环同侧上、下肺静脉-前庭单环线性消融隔离,观察疗效.方法 对25例术中反复自发肺静脉相关房性早搏(房早),并触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或房颤的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进行环靶肺静脉-前庭单环射频消融术,达到肺静脉隔离.结果 消融过程中25例患者房早、房速、房颤终止,其中19例患者有自发的肺静脉电位,15例慢于窦性心率.4例患者隔离后肺静脉内发生房颤或房速,2例在肺静脉内补点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22.24±9.01)个月,23例无房速、房颤发作,2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1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房颤发作减少,1例口服胺碘酮控制.结论 术中能够明确靶肺静脉、单个触发灶的房颤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单环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