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因可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检查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2.91±11.21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以穿刺样本的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行EUS-FNA检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其病变特点、胰管情况、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价EUS-FNA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影响准确性的临床因素。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US-FNA,穿刺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获得穿刺病理。术后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为腹痛,1例为高淀粉酶血症,经临床常规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经EUS-FNA诊断明确的有48例(87.27%),诊断未明确的有7例(12.73%),诊断敏感度为92.31%(48/52),特异性为100%(3/3),准确度为92.73%(51/55),阳性预测值为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42.86%(3/7);EUS-FNA的准确性与患者年龄、胰管扩张情况有关(P < 0.05),与性别、血糖、肿瘤标记物、病灶性状、病变大小、部位、穿刺针数、细胞学检查方法等无关(P > 0.05)。结论  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均很高,并发症少见且轻微,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JAM-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JAM-1蛋白与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组织标本来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镜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其肠镜标本表现和病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诊断标准参考《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收集40例标本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手术室正常肠黏膜组织(胃肠外科肠道切除物边缘正常组织,以下所有正常肠黏膜组织为同一来源)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级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结肠组织中JAM-1、STAT3和pSTAT3的表达。 结果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结肠黏膜JAM-1染色强度较对照组减弱,染色细胞数量减少,分布不规则;STAT3染色强度无明显变化;pSTAT3染色强度明显增强,染色细胞数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JAM-1蛋白表达下降,pSTAT3表达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AT3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表达较正常人下降,pSTAT3表达较正常人上升,两者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和PPAR-γ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和55%(11/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MP-3的表达在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74.79±7.75、88.07±7.05、98.77±6.87;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两两比较MM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在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5%(7/20),在正常大鼠结肠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80%(1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PPAR-γ的表达分别为74.09±13.76、49.25±10.86、11.76±6.12;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两两比较PPAR-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表达与PPAR-γ表达呈负相关(rs=-0.454,P=0.044)。MMP-3在UC大鼠结肠黏膜中呈过度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UC大鼠结肠黏膜中PPAR-γ表达明显下降,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结论MMP-3与PPAR-γ不同表达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UC临床诊断及评估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9(TLR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白介素10(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它们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UC患者归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又分为轻度(10例)、中度(14例)及重度组(8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和血清IL-10水平及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及IL-10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UC患者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TLR9 mRNA和STAT3 mRNA、TLR9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血清IL-10与TLR9 mRNA、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肠黏膜组织IL-10与TLR9、STAT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TLR9、STAT3、IL-10共同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在UC的发病机制中TLR9和STAT3可能参与了IL-10的表达与调控。   相似文献   
5.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与果蝇Toll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表达于细胞膜上与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有关的一类受体家族[1].TLR4是其中一种跨膜受体,髓样分化分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为TLR4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主要接头蛋白,TLR4和Myd88相互作用最终介导炎性因子的释放.本实验通过检测TLR4、Myd88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探讨TLR4信号转导通路在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为UC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8例既往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史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入院时生化常规、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隐血及入院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干细胞(HGC-27、MKN-45)及相应非干细胞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瞬时转染法对AEG-1进行处理,使用MTS、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作用机制,Annexin Ⅴ及Caspase-3/7活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干细胞成球实验评估AEG-1沉默对胃干细胞干性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评估AEG-1对裸鼠体内胃干细胞肿瘤发生的影响。Ⅴ结果胃癌干细胞MKN-45中AEG-1表达水平高于非干细胞组(P < 0.01);AEG-1-siRNA转染的癌干细胞导致癌干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P < 0.01);Annexin Ⅴ及Caspase 3/7活性检测AEG-1敲低可诱导胃干细胞凋亡;AEG-1表达被敲低时显著抑制了胃癌干细胞的成球能力;AEG-1缺失抑制了肿瘤干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结论AEG-1沉默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胃癌干细胞G1期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发生,在胃癌干细胞的肿瘤发生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内镜微创与外科手术2种方式治疗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和外科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  纳入128例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内镜组98例,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57例,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32例,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5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4例。外科组30例,其中开放性手术4例,腹腔镜下楔形切除10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贲门,肿瘤直径、免疫组化指标(CD117、DOG-1及CD34阳性率)、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危险度、核分裂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外科组[(63.99±35.19)h vs. (125.10±49.33)h, (2.63±1.03)d vs. (4.90±2.23)d, (6.43±1.54)d vs. (7.67±1.92)d, (27 048.44±4 613.41) 元vs. (49 022.00±9 795.40) 元,均P < 0.05]。内镜组术后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外科组术后发生1例腹腔感染,均未发生吻合口瘘、腹膜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采用内镜下治疗可以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在加速术后康复的同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点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HLAP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脂血症病人32例(HLAP组),非高脂血症病人71例(非HLAP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其中HLAP病人又根据病情轻、重,分为HLAP1组(轻症,22例)和HLAP2组(重症,10例),比较HLAP1组与HLAP2组病人入院第1、3、5、7天血清CRP水平的变化;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CRP在HLAP严重程度中的价值。结果HLAP组与非HLAP组比较,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高(P < 0.01),CRP、年龄、血清AMY、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低(P < 0.05~P < 0.01)。入院第1、3、5、7天HLAP1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HLAP2组(P < 0.05~P < 0.01);2组在第3天血清CRP水平增加到最高水平(P < 0.01),之后又逐渐降低(P < 0.01)。HLAP组脂肪肝的发生率28.1%高于非HLAP组的11.3%(P < 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RP在HLAP严重程度评估中的AUC为0.905,P < 0.01,95%CI为0.782~1.000。结论HLAP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脂肪肝的发生率高;血清CRP可作为HLAP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其对HLAP预后评估具有经济、方便、可行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