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VT发生率等指标.根据INR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VT的发生率.结果 入选创伤患者200例,60例(30%)患者出现ATC,87例(43.5%)患者发生DVT.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凝血病组(71.7% vs.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是非凝血病组的5.74倍(OR=5.74,95% CI:2.80 ~ 11.74,P<0.01).在次危重(9≤ISS< 16)患者中,凝血病组DVT发生率的增加更加显著(OR=9.80,95% CI:2.09~45.90,P=0.004).同时脊髓损伤(OR=4.96,95% CI:1.17~ 20.95,P=0.029)和下肢长骨骨折(OR=4.80,95% CI:1.70~13.5,P=0.003)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后24 h内收住EICU的严重创伤患者,ATC的发病率较高.伴有ATC的创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次危重组(9≤ISS< 16)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脊髓损伤和下肢长骨骨折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开超  耿磊  朱晓光  封启明 《海南医学》2014,(15):2249-2252
动物研究证实,创伤预后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动物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雌性。但是,临床关于创伤预后性别差异的研究则一直存在争议。实验室研究证实,雄性动物创伤后机体免疫反应及各脏器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而睾丸切除或服用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后上述抑制作用得到明显改善。关于性激素水平对创伤后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相反,雄激素则会诱导免疫抑制。本文主要阐述雄激素水平变化对机体创伤后免疫反应、肝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分析创伤预后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从而在动物研究的结果中寻求新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C870T及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基因A1622G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在本院急诊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后)190例,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将病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对GPⅠa基因C807T及P2Y1基因A1622G的基因位点进行直接测序法检测,然后进行基因频率的对比,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807、G1622与AR的关联性。结果55例(29%)患者存在AR,其GPⅠa基因C807T的T等位基因频率及TC+TT基因型的频率(χ2=12.848,P<0.05及χ2=6.138,P<0.05)和P2Y1基因 A1622G 的 G等位基因频率及 AG +GG基因型的频率(χ2=8.527,P<0.05及χ2=5.346,P<0.05)均显著高于AS组。 Logistic回归分析GPⅠa T807和P2Y1G1622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4.36,95%可信区间为2.86~9.38,P<0.05;OR=3.76,95%可信区间为2.87~10.52,P<0.05)。结论 GPⅠa基因807C>T以及P2Y1基因1622A>G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6.
在临床工作中,装有各种无菌溶媒的输液瓶、无菌溶液的液体瓶,打开瓶口口外盖进行液体配制后或抽取溶媒后,输液瓶的内盖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符合“输液瓶的瓶口外盖一经打开,其瓶口内盖必须保持无菌”的国家卫生部现行卫生标准无菌操作规程的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一次性医用瓶口贴,经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使用方法对于装有各种输液用的无菌溶液的输液瓶、软包装瓶、无菌溶液的液体瓶,在打开瓶口口外盖进行液体配制后或抽取溶媒后,将一次性医用瓶口贴的保护罩撕去,使消毒材料与瓶口内盖完全接触,按压底板周边通过原来残留的胶层,使其粘贴在输液瓶的瓶口上,需使用配制好的液体或再次使用无菌溶媒时,手持瓶口贴手柄,将瓶口贴撕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选取4个基因研究其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对其COX-1、COX-2及GPIIIa、P2Y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9%仰:9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P2RY,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95%CI1.36~7.16、P=0.05),而其余的ITGB3、PTGS1、PTGS2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且统计临床资料发现,年龄大、有糖尿病史、HDL水平低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结论: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折后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96例单一闭合性骨折男性患者纳入骨折组,将64例健康男性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水平.将骨折患者按N-MID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的早期动态改变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诊重症病房132例创伤患者,留取创伤后第24、48、72h内的晨尿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表示。按入院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3组,即轻度创伤组(48例,ISS<16分),中度创伤组(44例,16≤ISS≤25分)和重度创伤组(40例,ISS>25分),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段的UACR水平,分析早期UACR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创伤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明显增高、血浆白蛋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显著延长(P<0.05)。(2)3组患者UACR水平在入院后24h内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中度和重度创伤组在各时段UACR水平较轻度创伤组明显升高(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创伤后早期UACR水平是创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中度创伤组:危险度(OR)=1.106;95% CI:1.055~1.159,P=0.000;重度创伤组:危险度(OR)=1.140;95% CI:1.084~1.198,P=0.000]。结论 创伤患者早期UACR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创伤严重程度的早期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叶沛  耿磊  杨开超  封启明 《上海医药》2012,33(11):17-20
目的:本研究选取4个基因研究其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对其COX-1、COX-2及GPIIIa、P2Y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9%(n=9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95%CI1.36~7.16、P=0.05),而其余的ITGB3、PTGS1、PTGS2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且统计临床资料发现,年龄大、有糖尿病史、HDL水平低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结论: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