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的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组,而且BPH组织中FN、COLⅣ的免疫表达与TGF-β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前列腺癌(PCa)细胞的转移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组织中对基膜连接蛋白(L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织中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染色呈连续线状分布,PCa组组织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阳性染色呈碎片状或断线状分布。COLⅣ在BPH与PCa组织中的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ECM在PCa组织中基底膜部位的明显缺失(非连续线状分布)可能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5例已知为出血素质的患者接受ESWL治疗。男3例,女2例。结石直径为0.8-10cm,1例为肾结石,4例为输尿管结石。其中3例输尿管结石被推回肾脏。5例患者中的4例有凝血酶元时间延长。4例原发病是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变,其中两例病人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升高,这4例中的3例有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明显的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1例遗传性假性血友病,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升高,第八凝血因子活性明显减低,仅为正常的27%。 ESWL之前的特殊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者给予维生素K10~30毫克,每日分次用药直至凝血酶元时间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脾功能亢进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肝炎后肝硬变、脾功能亢进者给  相似文献   
4.
对39例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并排除近期内服用抗生素和铋剂的患者分别于胃窦大弯、小弯、胃体、胃底及十二指肠球部各取活检组织1块,各制片2张,以了解组织学炎症情况和HP感染情况.结果提示:HP在以上5个部位的阳性率分别是56.4%,61.6%,51.3%,46.2%,5.1%.胃内4个部位  相似文献   
5.
实体肿瘤的进行性生长有赖于其诱导产生的血管网的建立,以满足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的供氧和营养的需要,肿瘤区域血管形态结构及功能与正常组织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组织病理特性研究和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我们使用了JT—ESWL—Ⅲ型肾结石体外碎石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双盲对照观察皮肤涂抺凡士林后病人的疼痛反应变化,报告如下: Ⅰ组病人皮肤常规使用耦合剂,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岁(18~78岁),其中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1例,膀胱结石2例,结石最大0.6cm×1.6cm,最小0.3cm×0.8cm,冲击电压9~13KV,冲击次数850~2400次,碎石成功率94%。 Ⅱ组病人皮肤使用凡士林20~30g,均匀涂于冲击波进入的皮肤上,范围10~20cm。男25例,女  相似文献   
7.
关于《先天性前列腺增生症一例》一文的商榷李月明,李玉魁阅读了《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4年第9卷第3期第187页刊登的《先天性前列腺增生症一例》一文,认为该例作为罕见病例及其临床处理方面是正确的,然而对于该病的诊断笔者有不同看法,故商榷如下。前列腺增...  相似文献   
8.
球囊扩张通常用于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近10年来,腔道泌尿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球囊扩张治疗肾盂、输尿管衔接部位(PUJ)梗阻。1986~1991年,英国阿伯丁皇家医院McClinton等施行49次逆行球囊扩张治疗PUJ梗阻。 49次球囊扩张用于42例病人,1例为双侧PUJ梗阻,6例为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在美国膀胱癌是第5位最常见的肿瘤,每年发病率约为18/10万人。自1981年癌基因(Oncogene)被分离以后,肿瘤研究开始进入癌基因的时代。癌基因又称致癌基因,目前已有50余种癌基因被分离和识别。在研究癌基因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抑癌基因(Suppressor Gene),目  相似文献   
10.
修复尿道下裂缺损尿道的取材要求严格,重建尿道的皮瓣(皮管)的成活与手术成功率有直接关系,而皮瓣(管)成活起最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在于其是否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因为供血不佳而造成皮瓣(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