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根据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来探测有机体的微观结构和病理改变的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评估和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工具。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列举了目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用途,并对弥散张量成像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超声、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和准确率。结果 43个硬化性腺病病灶中,29例单纯硬化性腺病,5例伴大汗腺化生,4例伴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灶状钙化。(1)X线表现:39例SA患者X线钼靶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结节(23.1%)、不对称致密(20.5%)、结构扭曲(20.5%)、肿块合并钙化(20.5%)、单纯钙化(7.7%),其中3例未见异常。(2)超声表现:38例患者超声检查,35例为结节,3例未见异常。大多病灶呈低回声(92.1%),无或少量点线状血流信号(92.1%),回声不均匀(71.1%),边界清晰(76.3%)。(3)MRI表现:29例患者MRI检查,65.5%(19/29)呈不均匀长T2WI信号;所有病灶均有强化;37.9%(11/29)病灶呈条片状、区域性强化,62.1%(18/29)呈肿块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伴有星芒状改变;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2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3例呈等信号,16例呈稍高信号。根据BI-RADS分类,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SA的误诊率分别为19.4%(10/39)、17.1%(6/35)和17.2%(5/29),3种检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在X线摄影多为不规则结节、钙化,超声多为回声不均匀的无或少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MRI多T2序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为界限不清的团片状或星芒状小肿块。病变形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及DWI图像对鉴别病变良、恶性有较大参考价值。3种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SA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2加权的3D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2 weighted 3D fast spin echo imaging with modulated refocusing flip angles,T2-MATRIX)序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诊断中的价值,为早期、精确诊疗LEDVT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期LEDVT患者21例,均于发病后14 d之内进行T2-MATRIX序列成像,同时行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MPRAGE)成像和超声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在血管节段水平分别对T2-MATRIX和MPRAGE图像进行双盲判读。比较两种序列在血栓长度、面积及血栓信号强度等指标的评价一致性。以MPRAGE和超声为联合参考标准,计算T2-MATRIX序列检出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1例LEDVT患者中,共计147个血管节段,其中67个血管节段检出血栓。在血管节段水平T2-MATRIX检出LEDVT的敏感性为94.03%,特异性为98.77%,阳性预测值为98.41%,阴性预测值为95.24%,准确性为96.60%。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和Bland Altman分析显示T2-MATRIX和MPRAGE序列在血栓长度、面积及血管管径定量评估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0.05),位于一致性界限内的差值分别占总数的98.51%、97.1%和100%。结论 T2-MATRIX序列诊断急性期LEDV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还能显示周围软组织水肿程度,是一个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F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增强检查,3例MRI平扫检查,并分别测量EFD、前锯肌及周围脂肪CT平扫及增强后CT值进行比较,分析EFD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3例病灶位于双侧,4例病灶位于右侧,3例病灶位于左侧,CT共发现33处病灶,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肌肉深面,均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以肌肉样密度为主,病灶内见条纹状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间隔排列;病灶边缘毛糙不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CT增强扫描3例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EFD与前锯肌、EFD与周围脂肪间平扫及增强CT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为主的肌组织与高信号的脂肪组织交错排列,MRI增强扫描1例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根据CT及MRI影像表现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测量指标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并对扩散梯度方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来我院的腰腿疼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6.9±16.2)岁,全部患者进行常规MRI及矢状位DTI腰椎间盘扫描,DTI扩散梯度方向分别为6、12、20。按扩散梯度方向将腰椎间盘分为DD6、DD12、DD20组;按Pfirrmann(Pm)分级将椎间盘分为Ⅱ、Ⅲ、Ⅳ及Ⅴ组,测量并比较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不同Pm分级组间椎间盘髓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项异向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纵向弥散系数(λ1)。结果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值、λ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m分级组间,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FA值在Ⅳ与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12和20时,FA值在Ⅱ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ADC值在Ⅱ、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各组λ_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应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定量分析,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及测量数据,并可应用FA值对不同Pm分级椎间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10例,MR扫描2例,CT和MR同时扫描者4例.结果 15例为女性(16岁及55岁),1例为男性(36岁).3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全部16例SPTP均见到由包膜、肿瘤实质、囊性区3种结构构成的不均匀密度影;6例有钙化.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MR16例在T,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2例有出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通过胃镜确诊并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的胃癌62例,采用CT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胃附近的淋巴结的形态类型影像图像、短径实行观察,在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进展期胃癌旁胃周的淋巴结转移分析,确定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结果短径5mm组与组间的P0.05,从而推理出5mm组短径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短径15mm组和短径组间P0.05,所以可以推断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此说明了短径9mm成为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类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MATRIX)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