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磊  张秀森  钟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65-746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5-05-2010-05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30例(3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经9~3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Mary land foot score评分优18足,良13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86.1%。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3.
1931年Smith -Petersoh首先采用三翼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开创了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历史。随后上百种内固定物先后被设计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我们从1 990年至今采用尾部折断式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共96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96例股骨颈骨折中男4 3例,女5 3例,年龄2 0~70岁,平均年龄5 3 5岁,小于4 4岁有2 0例,4 5~6 0岁有6 2例,大于6 0岁者2 4例。骨折侧别:左侧6 5例,右侧31例。伤后手术时间:3- 1 4d ,平均7 2d。骨折的Garden分型:Ⅰ型4例占4 2 % ;Ⅱ型2 1例占2 0 8% ;Ⅲ型4 3例占4 4 7% ;…  相似文献   
4.
张秀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83-248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要点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关节面的恢复、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优良2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 d、3 d时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0 d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V A S评分为、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3 d时,对照组患者的V A S评分分别为(3.64±0.67)分和(2.77±0.51)分,研究组分别为(2.58±0.52)分和(1.95±0.46)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0 d,对照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为(20.08±4.71)cm、Cobb角度为(24.72±2.53)°,研究组分别为(22.96±4.64)cm和(21.81±2.3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2.4±5.9)m 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1±6.8)m L和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伤椎前缘高度、降低Cobb角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索100例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普通接骨板治疗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00%)、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住院时间(38.94±3.58)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赵迪  张秀森  刘书培  杨泽  张旭东  原翔 《食管疾病》2022,4(4):253-256+316
微生物群在人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中非常关键,包括癌症的发生、发展和疾病结局等。然而,肿瘤内细菌种群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局部微生物群构成了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物群已被确定为癌症发生和治疗反应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调节因子。机制研究表明,肿瘤内的细菌种群可能直接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影响化疗或免疫治疗。本文讨论了微生物群的作用,并对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