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 ,5 1岁。因“左腰部酸胀不适 2年余”就诊。临床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血沉正常。体检示左肾区轻微叩痛。腹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示 :左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气体铸型 ,形态与肾盂、输尿管一致。右侧肾盂及输尿管、膀胱显示正常 ,膀胱内未见气体影 (图 1)。CT扫描及MPR图像示 :未见正常左肾实质 ,左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为气体取代 ,边界为膜状薄壁 ,逐层观察示左输尿管接近膀胱层面为细索状结构 ,其内未见气体影 ,右肾及输尿管未发现明显异常 (图 2、3)。核素肾功能检查 :右肾肾小球滤过率 (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 (ERPF)值轻度代偿性升高 (GFR 6 6 .1ml/min ,ERPF 4 2 4 .3ml/min) ,左肾此二值趋向于 0。诊断 :左肾及输尿管完全性气囊变畸形。讨论 肾脏发育异常临床并不少见 ,但肾及输尿管完全性气囊变则非常罕见。本例患者临床仅出现左腰部轻微不适而无其他特殊症状 ,血尿素及肌酐水平因为右侧肾脏功能代偿而维持正常左肾及输尿管完全性气囊变一例@张火俊!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放射科 @生晶!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放射科 @吕桃珍!20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波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采用TACE及射波刀联合治疗的10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组分析的108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8∶1;患者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前接受过1-11次TACE治疗(平均2.3次),末次TACE与射波刀治疗间隔14-84 d(平均32 d);射波刀治疗剂量:DT 35-60 Gy/3-6 Fraction3-7 d;随访时间3-19 mo(平均12.8 mo).随访期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0例、病灶稳定(stable disease,SD)18例,治疗近期有效率(CR+PR)83.3%,临床受益率(CR+PR+SD)100%;108例患者中65例射波刀治疗前血清AFP>400μg/L的病例治疗后1-12 wk AFP值下降>50%者42例,其中降至正常范围者28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较轻,是肝癌综合治疗的安全、有效模式,其长期疗效及副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后进行瘤体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9例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经肝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情况.对于CT/MRI明确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 cm),且CT增强扫描时仅有点状或少许斑片状强化而大部分无强化且延迟扫描时仍然如此表现的9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10 m1)与博莱霉素(8 mg)混悬剂,实际用量为5~10 ml.栓塞后4 d开始行经皮经肝瘤体内穿刺多点注射博莱霉素8~16 mg,间隔3~4 d再次注射,连续2~3次,1个月后复查CT,以后3、6个月及1年不定期复查CT.结果 9例患者DSA上所见血管瘤染色与CT增强扫描表现一致,碘油沉积呈散在点状分布,治疗后1个月瘤体均明显缩小,以后继续缩小,1年后复查基本稳定不再缩小.2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栓塞后胆汁瘤,随访观察未进一步进展,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瘤体内博莱霉素注射治疗少血供性肝血管瘤是简便、安全并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射波刀治疗小肝癌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33例小肝癌的患者资料,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采用修改后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分级标准评价治疗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CR+PR+SD)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平均随访19.3(2.3~30.8)个月。截止随访日期,共有33个病例含33个靶点纳入研究。其中18个病灶(54.5%)完全缓解,7个病灶(21.2%)部分缓解,5个病灶(15.2%)稳定,3个(9.1%)进展。总有效(CR+PR)率为75.8%,局部控制率为90.9%。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2年局部控制率为83.6%,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DPFS)为15.0个月。未照射肝脏体积≥ 1 000 ml、治疗前甲胎蛋白(AFP)<100 ng/ml、治疗后CTCAE分级≤ 1级均有助于延长生存期。V5与2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相关(P=0.015)。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肝损伤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1例出现3级肝功能损伤在治疗半年后缓解,1例出现4级肝不良反应在治疗后1年治愈。结论 射波刀治疗小肝癌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其放射增敏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放疗增敏剂中的重要一类。目前更多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衍生物正处于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阶段,多项研究显示可能成为潜在理想的放射增敏剂,但其临床应用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及增敏效果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的特征及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2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确诊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结果:20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42例冠状动脉畸形。9例冠脉起源异常;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检出3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前降支左室瘘2例,回旋支左室瘘1例。9例经手术证实。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予介入栓塞治疗。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治疗诱发大鼠种植型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电化学治疗对大鼠种植型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应用电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7d后影像学、病理光镜观察肿瘤大小、坏死变化 ,计算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化学治疗前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0 0± 6 )mm3 ,电化学治疗后 7d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2 5± 10 )mm3 ,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90± 11)mm3 (P <0 .0 5 ) ;治疗组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9.6 2 5 %± 1.172 % ,荷瘤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为 3.5 2 3%± 0 .894 % (P <0 .0 1) ;治疗组病理检查 ,光镜下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结论 电化学疗法能诱发细胞凋亡 ,促进肿瘤坏死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应用CT、MRI观察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密度、边缘、强化、信号等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大鼠肝癌种植后7d,种植肝叶均可见类圆形、单发瘤灶影,大小约0.6~0.8cm,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边缘强化;MRI扫描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电化学治疗后7d,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MRI扫描T1WI为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2WI为相对低信号。结论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影像学特征分析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对Walker-256荷瘤大鼠行直视下瘤内注射AZT6天后观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AZT组及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439±0.802)%、(3.903±0.182)%,AZ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6.851±10.064)%和(54.234±24.589)%,AZT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为(39.279±17.041)%和(27.278±13.961)%,经AZT处理后bax蛋白表达被明显调高(P<0.05),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AZT能调高大鼠walker-256肿瘤组织bax蛋白的表达,抑制PCNA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in 1,MUC-1)的串联重复区(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自身抗体检测在癌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粘蛋白1分子中的串联重复区作为检测靶标,构建间接ELISA法检测体系,检测若干健康人群血清和192例各类癌症患者血清中的抗VNTR自身抗体。结果: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癌症检出灵敏度达76.1%,特异性达93.8%。结论:检测MUC-1蛋白的VNTR 抗体具有癌症临床诊断意义,可以成为血清MUC-1蛋白检测夹心ELISA方法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在癌症临床诊断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