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镜下部分半月板切除是治疗不可修复性破裂半月板的一种常用方法。半月板中1/3桶柄状破裂,愈合潜在能力较低,临床上通常将破损部分的半月板切除,使半月板恢复稳定和原有的平滑度。切除破损部分的半月板有许多方法,大多数的方法要求增加多个手术入路、需用多种关节镜手术器械,增加软组织损伤。作者推荐给同行的一种技术是只取膝前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91例发生肺部感染者仅22例(占24%),因肺部感染未能控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仅4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给予综合治疗外,推荐使用沐舒坦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中对5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组,于清创手术后分别给予实验组抗痫药物预防性应用及对照组安慰剂应用,结果显示实验组(服抗痫药组)30例中仅有1例(3.3%)发生晚期癫痫,而对照组(服安慰剂组)22例中有6例发生晚期癫痫(27.3%),两组有显性差异(P<0.05)。本通过复习献,探讨了预防性使用抗痫药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on,BMG)结合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经手术锯除方法制成左侧桡骨中上段20mm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BBC及细条状BMG62mg,BMG置于管状BBC四周.对照组植入20mm长的管状深低温冰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生长情况及植入材料的成骨愈合情况.手术后8周、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合X片表现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有呈云雾状骨痂生长,BBC周围也见片状的云雾形骨痂.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及周围骨痂生长活跃,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已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已同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间隙消失,骨痂开始吸收减少、密度降低.对照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仅见淡的云雾状骨痂生长,界面清楚,植入材料周围未见骨痂生长.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周围骨痂生长活跃,界面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消失,骨痂吸收减少,密度降低接近宿主骨.空白组术后4、8、12周拍摄X片,骨缺损两端断面只见少量三角形骨痂生长,骨缺损未能愈合.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紧密连接,周围有大量骨痂包绕.植入材料段施加成角应力,界面无松动或移位.对照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融合成一整体,植入材料颜色与宿主骨颜色基本一致.施予应力,界面未见松动或移位.空白组术后12周的大体标本缺损区仅见肉芽组织填充,缺损明显存在.结论 生物性骨载体具有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有适宜的孔径及孔隙率.BBC结合BMG作为材料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时,能发挥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应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采用CT增强扫描的14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护理,比较两组肿胀情况(包括肿胀率、肿胀时间)、造影剂渗漏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肿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造影剂总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FMEA预防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能降低肿胀率及造影剂渗漏率,缩短肿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自1990年1996年,我们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失败30例,我们认为失败原因:1、操作技术失误;2、过早负重及意外摔伤;3、对粉碎折或骨缺损者未进行一期植骨。作者强调正确操作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一期植骨及正确功能锻炼是预防加压钢板失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CT定向下锥颅碎吸血肿并置管引流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方法、疗效结合文献,加以讨论,认为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基层医院救治一些危重病人确为可以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7~2008年,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乙型肝炎200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指颅脑损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颅内血肿发生后常加重疴隋,增加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特别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入院时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可因种种原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引起医患纠纷。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的关键。笔者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20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情变化规律和护理观察要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