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瘀血化水”理论 ,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临床疑难病 ,效果满意。认为“瘀血化水”病机常见于多种疑难病的病程中 ,活血利水法是治疗临床疑难病的一种重要治法之一 ,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21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舌脉象及病理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常见症状表现、舌脉象及病理要素分布。方法根据《中医内科学》和《中医诊断学》症状学内容,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制定《高血压病症状条目池》,收集21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及舌脉象,然后进行筛选,保留出现率≥10%的症状及舌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高血压病的病理要素。结果经百分率描述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证候表现出现率较高的症状体征为头晕(64.45%)、头痛(53.08%)、苔薄与苔白(分别为49.76%与59.24%)、脉弦(52.13%);因子分析发现18个公因子,可提取火热、风、痰、瘀、气虚、血虚、阴虚、肝、肾、心、脾与清窍等病理要素。结论高血压病常见证候表现为头晕、头痛、苔薄白与脉弦;高血压病病理要素涉及火热、风、痰、瘀、气虚、血虚与阴虚;病位多在肝、肾、心、脾与清窍。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风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3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提取证候要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 火、痰、气虚得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随着证候要素相兼数的增多,NIHSS评分逐渐增高,两者的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5.
《内经》毒论诠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富业  王永炎  李辉  李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4-2685
针对"毒"的研究日趋活跃,为深化对毒的认识,有必要从源头上对毒的经典论述进行梳理和诠释。文章简要回顾了《内经》关于毒的论述,将《内经》所论之毒概括为病因之毒和药物之毒。认为当前在毒的研究中,要注意以下3点:毒是一类致病因素,但非孤立性致病因素;毒具有从化性和非孤立性;毒有大毒、常毒、小毒之分;治毒必须用毒药。强调治毒不能尽用清热解毒,当根据毒邪的性质,选择相应药性峻猛的药物,达到治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来源于长期的医疗实践。然而,建国以来(或说更早)的中医临床实践,为中医理论体系丰富了多少内容,从根本上讲,是不尽如人意的。近现代科学技术之所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完全取决于它们内部的循环加速机制,即由构造性自然观、受控试验与开放性技术组成一个三者相互促进的大循环系统,从而赢得了加速效应。目前,中医学要想走出低谷,加速发展,也应遵循这一循环规律,大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可控制、可重复的实验研究。对于中医进行实验研究,首要解决的是中医病理模型问题,兹以中风病研究为例,就中医…  相似文献   
7.
认为玄府郁滞、玄府淤滞、玄府瘀滞与玄府亏虚是玄府发生病变的基本病机。玄府发生病变,流通气液失常,表现为气、血、津(液)运行的失常,成为引起临床病证的基本病因病机。强调利用玄府理论的观点,进行辨证施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体温联动变化与中医四诊信息变化规律,借助四诊信息组合规律发现其证候特点.方法 动态采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温、血压、中医四诊信息及NIHSS评分.对采集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Logsitic回归方程、主成分分析,并根据其分值,计算综合评价分数,进行动态比较.结果 体温升高、血压骤变的...  相似文献   
9.
玄府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府是机体内最微小的腔道,广泛地存在于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包括血脉经络,凭此以沟通体内的气血津液,实现气机的运行、津液的流通、气津的渗灌以及神机的运转。玄府的结构属性和功能特点,使其集约了中医学“阴阳者,天地之道”的全部内涵。认为玄府在实现上述沟通联系功能时,与通常所言的具有沟通联系功能的经络或血脉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微观层面,后者属于相对宏观层面;前者属于旁性渗灌联系,后者属于直性流通联系。强调玄府在实现体内广泛联系的同时,也凭借此与外界相应,是天人相应、天道与人道相通的直接载体。  相似文献   
10.
络病辨证浅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络脉是微小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在结构上具有浅、深、末、网的四大特点。络脉有气络与血络之分 ,是气血运行的载体。络病辨证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络脉病证为 :络气病证包括络脉气虚证和络脉气滞证 ;络血病证包括络脉血虚证、络脉血瘀证、络脉血热证和络脉血寒证 ;络脉虚证包括络脉气虚证、络脉血虚证、络脉阴虚证和络脉阳虚证 ;络脉毒滞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