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LA-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体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密度.方法 体外培养人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激光组(仅予不同能量密度He-Ne激光照射)、光敏剂组(仅予不同浓度光敏剂ALA同时培养)和ALA-PDT组(先后予ALA培养和He-Ne激光照射).采用MTT法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激光组和光敏剂组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ALA-PDT组中,当He-Ne激光剂量(>10 J/cm~2)与ALA浓度(>0.125 mmol/L)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作用明显,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药物浓度的同时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结论 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参数:ALA浓度为0.25 mmol/L,He-Ne激光能量密度为40 J/cm~2.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局麻下于腋顶部由前至后一条皮肤皱折线设计2~3cm切口。皮下组织浅层分离至腋毛区外1cm,剪去皮瓣上的脂肪组织、毛囊及汗腺组织,形成类似全厚皮的皮瓣,开窗引流,必要时置橡皮引流条,“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结果经临床71例.患青手术观察,随访1个月至2年,痊愈率90.1%,总有效率100%。切口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结论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是一种疗效确切,瘢痕不明显,并发症少的腋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伟人  岑瑛  陈波 《华西医学》2006,21(1):28-28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人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10例)及成熟瘢痕(7例)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人皮肤比较无差异(P>0·05);与成熟瘢痕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含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自由基含量增加引起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
EGF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下局部注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16只SD大鼠背部制成2cm×8cm随意皮瓣,随机分为EGF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结果EGF组皮瓣第5天、第10天时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EGF组皮瓣内见较多新生血管,高倍镜视野下单位MVD超过对照组(P<0.01)。结论EGF一次性皮瓣内用药能促进大鼠背部超长皮瓣的存活比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皮瓣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弧形额肌筋膜瓣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80例(140侧)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男31例,女49例;年龄6~45岁,中位年龄16岁。单侧20例,双侧60例。患者平视前方时,上睑下垂3~6 mm,平均5 mm。51例曾接受矫形术,其余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中通过眉部中份切口制备额肌筋膜瓣,沿眼轮匝肌下隧道将其下降至睑板上缘缝合固定悬吊上睑至过矫位。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5~10 m L,平均7 m L。术后切口轻度肿胀,3~5 d后消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79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能完全闭合上睑,上睑功能均重建良好;1例单侧患者术后6个月尚不能完全闭合上睑,伴发轻度角膜炎,经睑缘粘连术治疗后完全闭合。结论采用弧形额肌筋膜瓣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获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的研究,初步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自由基水平升高的机制,为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肢体血管瘤手术中阻断血供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非肢体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 方法 1998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非肢体血管瘤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3个月~63岁.毛细血管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25例,蔓状血管瘤7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阻断血供的方法.头面颈部蔓状血管瘤扪清搏动的滋养血管后,于其一侧血管约1 cm处用7号丝线深缝一针,暂时缝扎致血管远端搏动消失再切除血管瘤;腹股沟及大腿上份蔓状血管瘤于瘤体组织近端腹股沟韧带上切开分离出髂总或髂外动脉、或在其远端切开分离出股动脉,通过无创血管夹阻断血流,再切除血管瘤;头面颈部、躯干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 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年,49例中47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有2例因术后第2天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伤口愈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手术切除非肢体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种兔耳中期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蓉  宋烨  陈俊杰  刘晓雪  岑瑛 《华西医学》2010,(7):1209-1212
目的建立兔耳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寻找兔耳瘢痕形成的最佳位点。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兔耳腹侧选定6个位点,作直径1cm直达软骨表面的皮肤全层及软组织缺损240个。创面暴露,于伤后7d去除软骨上面的肉芽及血浆痂壳一次。术后连续3个月观察创面自然愈合及瘢痕增生情况;用HE及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瘢痕形成及胶原分布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胶原含量。结果兔耳腹侧可制作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的发生率42.5%~56.7%,瘢痕增生的高峰在造创后30~50d。不同位点瘢痕增生程度不同,胶原含量也不同。结论兔耳腹侧可建立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兔耳腹侧的中分和耳尖外侧部分是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理想位点。  相似文献   
10.
隆鼻术是利用充填材料,通过手术矫正鼻根、鼻梁或鼻尖塌陷等外鼻畸形的一种整形手术.充填材料选择是隆鼻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先后研制和使用了许多种隆鼻材料,但至今没有一种完美.理想的隆鼻材料应具备以下要求:①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癌性和无免疫源性;②生物相容性、组织结合性和耐生物老化性好,不易变形或吸收;③可塑性好,易加工塑形;④具有一定的物理机制性能;⑤易于消毒灭菌处理;⑥手术放置时容易植入人体,操作便利,取出时可干净彻底地取出;⑦隆鼻后不影响皮肤颜色;⑧取材方便,材料来源充足;⑨在体内对X线具有可透射性,热及电传导性低.笔者现就各种隆鼻材料的特征及使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