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 ,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73例分成 3组。对照组 (n =2 4 )予替米沙坦 (4 0mg·d-1,qd) ;治疗组Ⅰ (n =2 5 )在服用替米沙坦 (2 0mg·d-1)基础上 ,加服吲哒帕胺 (1 2 5mg ,qd) ;治疗组Ⅱ (n =2 4 )在服用替米沙坦 (2 0mg·d-1)基础上 ,加服酒石酸美洛托尔 (2 5mg ,bid)。疗程均为 8wk。结果 :治疗 8wk后 ,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83 3% ,前者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 2 5 %比较 ,P <0 0 5 ;后者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对照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 1、3、4例。结论 :低剂量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较单用替米沙坦降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培哚普利对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后右心大小、功能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ASD均经Amplatz伞封堵后的患者共 32例 ,按性别相等 ,年龄差± 5a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均常规术前 1d开始予肠溶阿司匹林 2 0 0mg·d-1× 1mo ,然后 10 0mg·d-1× 5mo ,治疗组加服培哚普利 2mg ,qd× 6mo。术前、术后 6mo经胸超声心动图和ECG检查 ,计算右房和右室功能、形态的指标 ,以及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6mo治疗组右房收缩末期上下径、左右径 ,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经、上下径、容积 ,右室收缩末期上下径及容积 ,每搏输出量 ,射血分数 ,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治疗组阵发性房颤、房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般不易消失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ASD封堵术后患者的右心功能和形态 ,纠正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口服抗凝药物又存在出血风险高、治疗依从性差等局限性,故如何安全、有效地预防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一直是临床难题之一。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基于9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的事实,对左心耳进行经导管的介入封堵,以替代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避免抗凝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出血风险。近20年来,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众多临床研究的证实,为需进行抗凝治疗、但合并存在抗凝药物治疗禁忌或出血风险高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血栓栓塞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主动脉瓣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中高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且其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受到个体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及不同瓣膜特点的影响,部分患者在TAVR术中接受首个瓣膜植入后的效果欠佳。经导管瓣中瓣置入术在TAVR初次效果不佳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且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即刻效果及短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本文就TAVR术中需要瓣中瓣置入的危险因素、瓣中瓣技术的预后及技术难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1]。术前病例的筛选和评价对于TAVI非常重要。尤其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解剖病变不同于三叶式主动脉瓣,手术难度更大,术前的筛选和评价更为重要[2]。系统、全面、准确地应用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65岁以上老年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使用ASD封堵器(ASDO)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访临床研究。方法: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在65~79岁(68.58±3.83岁),其中10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AF),8例持续性AF,ASD大小在5~49mm(以最大直径计算),肺动脉收缩压54.43±12.1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30.63±6.41mmHg,患者术前2d服用肠溶肠溶阿司匹林(ASP)200mg·d-1,经股静脉穿刺,在X线下及体表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监测下使用国产ASDO进行封堵治疗,术后1个月改为ASP100mg·d-1,持续服用ASP治疗6个月。术前患有AF的患者服用华法灵治疗,维持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INR)在2.0~2.5,4周以上。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胸X线片和TTE。结果:48例患者中,2例在释放ASDO后即刻发现ASDO移位,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1.7%,1例在手术后3d发现ASDO移位,成功率为89.6%,1例患者在封堵后6个月发现ASDO移位,成功率为87.5%。ASDO直径为7~42mm(29.44±12.14mm)。经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在34~89mmHg(50.21±13.16mmHg,1mmHg=0.133kPa),平均肺动脉压为22~48mmHg(30.63±6.41mmHg);TTE封堵前测定肺动脉收缩压为42~92mmHg(54.43±12.14mmHg),封堵后测定肺动脉压力为收缩压为35~76mmHg(43.53±9.56mmHg),与封堵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例发生头痛,发生率为4.5%(2/44),3d后消失,随访中无头痛。患者随访3~6个月,均未发现有栓塞性疾病。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心前区不适,发生率为34%(16/47);术后随访中发生心律失常有16例,发生率为36.4%(16/44),其中10例为房性早搏,在以后随访中消失,术后2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既往无AF的患者出现阵发性AF。1例患者阵发性AF发作次数增多。1例阵发性AF在术后转为持续性AF;1例阵发性AF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结论:老年A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有效、相对安全,但对下腔静脉残端缺者应慎重;对主动脉残端缺者可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有AF的患者术前应行TEE检查以了解心耳有否血栓形成;特大型ASD在术前应行TTE检查、术中应行TEE监测。手术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一种基于外科二尖瓣叶"缘对缘"修复技术原理的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系统)被研发并运用于临床,一系列研究已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截至目前为止,国外已开展近7000例MitraClip手术,许多中心已经积累较多的手术经验,而国内该技术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5月我们成  相似文献   
9.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 PPVI)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国外2000年即有临床成功应用的报道。虽然国内2008年就有学者进行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但既往尚未有临床应用的报道。201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率先在国内成功实施2例PPVI术并已完成3个月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年来,一种基于二尖瓣叶"缘对缘"外科修复技术原理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MitraClip被研发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该技术进展做一回顾。1 二尖瓣反流概述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