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图像质量。方法 32例患者行心电门控MSCTA检查,所得数据于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评价2mm以上冠脉树主耍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总共有102个节段(79.7%)能满足管腔评价,而26个节段(20.3%)由于屏气不良(8个)、移动伪影(7个)、心律失常(6个)和严重钙化或金属影(5个)等无法满足管腔的评估。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和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良及严重钙化或金属支架是影响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和选择最佳重建图像相位可提高冠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是应用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肝脏组织中质子的T1及T2弛豫时间,特别是在肝脏有实质占位性病变时,如:肝血管瘤、肝转移癌的早期、肝癌术后的复发、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1]时,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以达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2]的目的。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1182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和病灶不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和灶肝比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肝脏占位病变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恶性病变31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20例),良性病变20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8例),测量低b值(50、150 s/mm2)、中b值(400、500 s/mm2)、高b值(750、1 000 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eADC值,并根据低b值和高b值的ADC值和eADC差值计算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根据不同b值测量的整体ADC值计算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ADC值和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即灶肝比值。分析肝占位病变在不同b值、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以及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灶肝比值和eADC灶肝比值的差异。结果低b值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与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整体、中心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灌注ADC值与e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肝癌与肝转移瘤的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b值DWI检查是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能作为肝癌与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