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国辉  姜尧 《江西医药》2005,40(Z1):755-756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征象对预测经支气管活检结果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经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病例,复习CT影像资料,评估支气管征象,确定肿瘤所侵犯的支气管分级,对比经支气管活检结果。结果28例有支气管征象,其中20例(71.42%)经支气管活检证实为周围型肺癌;13例无支气管征象,其中4例(30.77%)经支气管活检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征象及其侵犯的支气管分级对预测经支气管活检结果很有价值,而且有助于活检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入路探查喉返神经的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接收诊治的154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喉返神经探查)治疗。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术中采取上方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探查喉返神经,研究组术中采取下方经甲状腺下动脉入路探查喉返神经。出院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甲状旁腺保护情况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液总量少于对照组,引流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下方经甲状腺下动脉入路探查喉返神经的疗效显著,促使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明显改善,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并减轻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居民蛔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蛔虫感染情况和影响蛔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点为主层,在全市范围内抽取7个区县,每区县3个点,每个点检查500人,每人采集一份大便标本,采用KatoKatz厚涂片法计数检查蛔虫卵。结果共调查7个县21个点,检查10575人,蛔虫感染率在1.13%~50.33%之间,平均为20.91%;与第一次分布调查比较感染率下降幅度在41.75%~97.34%之间,平均下降了69.2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年龄以30岁以下3个组感染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但此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6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文化程度以学龄前儿童与初中、小学学历感染率最高。蛔虫感染因素分析,有6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强度排序依次为生吃蔬菜(X10)、喝生水(X11)、未服驱虫药(X13)、低年龄组(X14)、不良厕所类型(X6)、饭前不洗手(X8)。结论蛔虫感染率较20世纪90年代大幅度下降,感染度亦相应减轻,蛔虫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口吞入感染期虫卵。生吃蔬菜、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饭前不洗手是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6-2012年艾滋病高危人群HIV/AIDS流行情况,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重庆市传染病上报系统和艾滋病监测哨点收集时间序列数据,评价指标为HIV新发病例数、HIV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利用泊松分布估计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采用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时间序列趋势性检验.结果 2006-2012年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异性性途径、同性性途径和静脉注射吸毒.暗娼(female sex worker,FSW)、静脉注射吸毒者(injecting drug use,IDU)、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和性病门诊患者(people with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HIV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18% (95% CI:0.10% ~0.25%)、8.42% (95%CI:7.82% ~9.03%)、15.62% (95% CI:14.41% ~ 16.86%)和1.58% (95% CI:1.25% ~1.91%).FSW和MSM平均安全套使用比例分别为74.01%(95% CI:73.21% ~74.82%)和62.30%(95% CI:60.67% ~63.92%).结论 重庆市必须加强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和性病门诊患者的干预工作,并在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暗娼人群中加强安全套使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 virus,HIV)感染报告数在不断增加,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近年来这类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虽较高,但未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年轻MSM的HIV新发感染情况较显著。对MSM 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更深入。因此及时准确地了解MSM HIV新发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进展,对于及时调整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疗机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报告现状,为提高该市丙肝病例报告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重庆市5个县(区)中选取9家医疗机构,对其2014年1季度丙肝病例相关数据质量进行核查。结果 437例实验室检出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中,共报告102例,当年报告率为23.34%。报告的住院病例中,诊断分类正确36例,正确率为43.90%,病程分类正确30例,正确率36.59%。其中省级医院报告率低于区县级医院(χ~2=112.648,P=0.000),省级医院诊断分类和病程分类正确率高于区县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3、15.887,P=0.000)。结论目前该市医疗机构病例当年报告率、诊断分类正确率和病程分类正确率均较低,需加强对医护人员丙肝诊断报告标准的培训,加大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提高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7.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169)马艳青杜志恒古云飞林雨水吴国辉杨秀凤冯秀君于欣尿糖阴性不要轻易排除糖尿病——1例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诊治失误的教训患者男,56岁。因胸闷、心悸、头晕伴全身乏力3天于1992年8月30日疑“冠心病”入院。胸闷为持续性,服硝酸甘...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血尿1年,加重10 d"入院.4年前因宫颈癌行放射治疗,其后经妇科及各种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近年未,患者多次出现血尿,并伴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10 d前,头晕、乏力感明显,肉眼血尿加重,尿中见大量血凝块,排尿困难,血红蛋白58g/L.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防治知识认知现状,为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4家医院的临床医生开展丙肝防治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知晓率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413名临床医生,医生对丙肝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4.4%,三级医院医生知晓率高于二级医院(OR=6.078,95%CI:2.339~15.791),其中医生对“丙肝可以治愈”知晓率最低(83.3%)。医生对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知晓率为35.6%,三级医院(OR=11.581,95%CI:5.819~23.051)、内科医生(OR=1.898,95%CI:1.009~3.572)、工作年限6~10年(OR=2.976,95%CI:1.655~5.351)及10年以上(OR=2.737,95%CI:1.524~4.913)者知晓率更高。医生对丙肝病例的诊断分类及临床病例的诊断依据认知最低,完全正确认知率分别为24.2%和29.1%;仅有40.7%的医生能完全认知感染HCV的高风险人群,61.7%的医生能完全正确认知HCV筛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49.6%的医生认为治疗丙肝最有效的药物是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结论 重庆市临床医生对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知晓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医务人员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丙肝病例发现率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在重庆每2~4年出现1次,部分地区还表现为1年多次和多年连续受灾,从1990~2002年,重庆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发病率在0.19~4.33/10万之间,居全国4~5位。同时三峡水库的兴建使水流变缓,水位增高,引起相应的生态环境改变。人群迁移、鼠类随之迁移与集聚,可能使钩体疫源地扩散和活跃,使得重庆市未来遭受钩体病侵袭的可能性比过去更大。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