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K5 6 2同时有p16、p5 3抑癌基因的缺失[1,2 ] 。已有研究将正常的p5 3或p16基因单独导入这两种细胞 ,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2 ] 。如果同时将缺失的p16、p5 3两种基因导入HL 6 0及K5 6 2细胞中 ,可能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1 质粒与试剂 含野生型p16cDNA的质粒pBluescript p16由GordonPeters教授 (ImperialCancerResearchFund .London)惠赠 ,含野生型p5 3cDNA的质粒pC5 3 SN3及真核表达载体pCNe…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郑玲,刘英,叶德富,薛原,杨芳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有大量资...  相似文献   
3.
我国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而为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提供遗传背景资料。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了127名福建汉族正常人的HSP70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并比较了部分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福建汉族人HSP70-1基因型(GG,G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5.1%、40.2%和4.7%;HSP70-2基因型(从,AG和GG)分布频率分别是44.1%、铝.8%和6.9%;HSP70-hom基因型(Tr,T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9.8%、37.0%和3.2%;HSP70-1等位基因频率G和C分别是75.2%和24.8%;HSP70-2等位基因频率A和G分别是68.5%和31.5%;HSP70-hom等位基因频率T和C分别是78.3%和21.7%。福建汉族人HSP70-1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日本、墨西哥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美国和西班牙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福建汉族人HSP70-1的GG纯合型(55.1%)显著高于美国(42.6%)和西班牙(33.0%)人群;福建汉族人HSP70-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建汉族人HSP70-2的AA纯合型(44.1%)高于墨西哥(23.O%)、美国(38.8%)和西班牙(20.O%)人群;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hom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日本、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中国台湾汉族人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武汉地区汉族人某些位点存在差异。结论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于某些地区的人群,具有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中的临床意义 ,笔者观察 2 1例 RA患者血清 TNFα水平 ,并与退行性关节炎 (OA)、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血清 TNFα水平做一比较 ,同时对 RA综合治疗患者血清 TNFα水平变化做初步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对照组  14例均为女性健康献血员 ,年龄 2 9.4±5 .2岁 (2 2~ 38岁 )。1.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0 .2± 8.7岁 (2 0~ 6 2岁 )。9例次采用 RA的综合治疗 ,包括一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NSA1DS)或 /和小剂量激素 ,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瞬间表达的CD4 0反义RNA对EB病毒转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B淋巴细胞CD4 0分子表达、细胞增生以及免疫球蛋白 (Ig)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人CD4 0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CD4 0 /pcDNA3,并将其转染入EB病毒转染的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观察B淋巴细胞膜上CD4 0分子表达的变化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观察反义CD4RNA对B淋巴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转染后的B淋巴细胞的Ig分泌功能。结果 与转染pcDNA3空载体组相比 ,转染CD4 0 / pcDNA3组的CD4 0分子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 ;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5 ) ;细胞的Ig分泌功能明显受抑制 (P <0 0 1)。结论 CD4 0反义RNA对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免疫调节异常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AS患者的血清IFN—γ百含量,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AS患者血清IFN—γ(33.16±12.23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5.16±30.75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参与A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野生型p16和p53抑癌基因共转染对 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癌基因p16和p53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检测出这两种基因有纯合缺失。为探讨野生型p16和p53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采用了脂质体介导外源野生型p16和p53共转染K562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6和P53基因的表达,检测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共转染后p53和p16在K562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和28%;细胞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S期细胞减少,与单独转染p53或p16基因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外源野生型p16和p53基因的共转染比转染单基因对K562细胞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取MM患者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贴壁传代后加入含维生素C、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的条件培养基,诱导成OB,采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处理培养的OB,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通过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OB增殖;②RT-PCR检测OB RANKL和OPG mRNA表达;和③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相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RANKL和OPG浓度来考察唑来膦酸的作用。结果①OB用唑来膦酸处理后,OB的CCK-8实验吸光值呈不同程度升高。②唑来膦酸作用24 h和48 h后,OB RANKL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72 h,低浓度(10-9 mol.L-1)唑来膦酸显示能降低RANKL mRNA表达(P<0.05)。OB培养上清的sRANKL浓度也呈现类似的变化。③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OB OPG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48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8 mol.L-1浓度最明显(P<0.05)。作用72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7 mol.L-1浓度最明显(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促进OB增殖的作用;唑来膦酸可能下调OB RANKL表达,并且上调OPG表达。  相似文献   
9.
白塞氏病2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氏病(Behcetsdisease,B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病变三联征,还可累及皮肤、关节、心血管、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因首发症状各异且缺乏特异性指标易造成误诊、漏诊。我院1985年至1999年6月收治BD26例,其中21例曾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4岁。病程2个月至10年,平均2.5年。1.2 临床表现:见附表。附表 26例BD患者各系统症状的发生情况口腔外生殖器皮肤关节眼发热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针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11例以前没有进行过治疗且ph~1染色体阳性的慢粒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71例(64%)血小板数>45万,其中29例>100万,最高的达700万(正常值为15万~45万)。在血小板数超过100万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