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雪芹 《海南医学》2003,14(12):45-46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人群中最常见病之一 ,它不但给患者带来难言之隐 ,严重时常常困扰着患者的正常工作。自 2 0 0 0年以来 ,我们使用色甘酸钠 +6 5 4 - 2 +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 5 4例 ,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我们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5 4例 ,均为过敏性鼻炎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 34例 ,女 2 0例 ,年龄 6岁至 72岁。2 .方法与疗效用注射器抽取 6 5 4 - 2针水 1 0m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 1 0mg ,加入 0 .2 %色甘酸纳滴眼液 1 0ml× 2支 ,混合滴鼻 ,每日3次 ,并每晚口服息斯敏片 3~ 1 0mg,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细胞热休克蛋白70与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肺细胞,在加入MCMV后16、24、48、72、120h分别收获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表达情况;CTL活性检测组:体外培养小鼠胚肺细胞,设以下各组:正常细胞对照组,病毒感染组,病毒感染+放线菌素组,病毒感染+槲皮素组,病毒感染+HSP70抗体组,分别在以上时相选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CTL活性。结果MCMV感染诱导小鼠胚肺细胞表达HSP70,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各时相HSP70表达强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其中16h始升高,120h表达最强。病毒感染组:CTL活性升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各时相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自16h始升高,120h达最高;放线菌素组、槲皮素组、HSP70抗体组,CTL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自16h始升高,120h达最高,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CTL活性均升高。结论MCMV感染细胞热休克蛋白70与CTL的活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两组:感染组16只以柯萨奇病毒B3m(CVB3m)腹腔内注射,另8只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内iNOS表达,并将其半定量与心肌病理变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用比色法测定了血清中NO间接含量。结果 ①感染组小鼠心肌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美洲大蠊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油脂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美洲大蠊成虫油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 计算机检索技术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离和鉴定出了19种成分。结论 美洲大蠊油脂由多种化舍物组成。其中以烯醇、烯酸类和烷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成功实施了整合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整合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开展Gigsaw小组讨论、PBL翻转课堂、诊疗情境模拟、前沿学术沙龙等多种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应用于系统整合医学教学体系中。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A校669例中学生,分析控烟措施与学生控烟环境、家庭辐射效果及父母对学生控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控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家长自愿参与控烟比例明显上升,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明显改善吸烟相关学校环境,而且可以辐射至学生家庭,提高了家长参与控烟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基因沉默技术,观察下调20S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寻求调节干细胞活力的关键靶点。方法:构建PSMB5-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早期hBMSCs,根据感染条件不同将细胞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对照组和shRNA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SMB5沉默效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酶体活性;BrdU掺入实验观察PSMB5基因沉默对早期hBMSCs增殖潜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yclin D1)及其激酶CDK4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早期hBMSCs 72 h可见约95%以上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shRNA组PSMB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GFP对照组分别降低93.31%±0.59%和56.83%±13.31%,且蛋白酶体活性较对照组降低37.47%±0.41%。此外,shRNA组BrdU阳性率26.14%±8.13%较对照组49.53%±11.18%显著降低,G1期细胞较GFP对照组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却较对照组减少,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54.55%±7.76%和63.26%±15.76%。结论:PSMB5基因沉默能够下调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导致细胞G1/S转换停滞,影响hBMSCs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门诊行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70 μg/kg+丙泊酚;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丙泊酚。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前后MAP、HR、SPO2,术中呼吸暂停次数及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A组(90.3±8.2) s、B组(95.3±9.1)s和C组(125.7±7.3)s比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63.1±9.2)mg、B组(70.4±5.9)mg和C组(89.3±6.4)mg比较,用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苏醒期恶心、头晕发生率(20.0%;21.7%)较A组(1.7%;8.3%)和C组(0.0%;1.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无痛胃镜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源性及内源性二氧化硫(SO2)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模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低氧组(n=8)、低氧加SO2组(n=10,予外源性SO2供体Na2SO3/NaHSO3)和低氧加天冬氨酸异羟肟酸(HDX)组(n=10,予内源性SO2生成酶抑制剂HDX).对低氧组、低氧加SO2组和低氧加HDX组大鼠予低氧处理21 d,对照组大鼠置常氧环境.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升高127.13%(P<0.01),其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降低42.64%(P<0.01),肺小动脉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升高303.47%(P<0.01),ICAM-1表达升高119.25%(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加 SO2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降低15.09% (P<0.05),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升高40.54%(P<0.01),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降低37.71%(P<0.01),ICAM-1表达降低13.65%(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加HDX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升高13.58% (P<0.01),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降低40.54%(P<0.01),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升高22.18%(P<0.01),ICAM-1表达升高11.92%(P<0.01).结论 SO2在HPH炎性反应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检测手段、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4例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儿在2.5 ~6.5岁时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开始化疗,1例化疗8个月时出现心慌,未重视.4例均在化疗结束后逐渐出现水肿、胸闷、活动后气促、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柔红霉素总剂量达525 ~1038mg/m2.超声心动图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以左心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经抗心衰治疗,1例患儿在1年后死亡.另3例存活4~6年以上,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临床症状相对稳定期,但是疾病仍然会缓慢进展.结论 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性的改变,虽然合理的抗心衰治疗能使病情暂时稳定.药物累积剂量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化疗前中后可选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学指标等监测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