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Rh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已确认的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D、E、C、c、e5种抗原,D抗原(ISBT004.001;RH1)的免疫原性最强,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其在红细胞上质和量的改变可产生弱D、部分D和Del型,统称为D变异型。  相似文献   
3.
电阻法检测汇集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比浊法,电阻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 ,我们利用电阻法、用ADP和胶原分别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检测了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去白汇集血小板的聚集率,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河北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河北汉族人群中氮乙酰基转移酶 2 (NAT2 )基因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 2 37名河北籍健康汉族人的NAT2基因型。结果 在河北健康汉族人群中 ,NAT2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Wt =0 .4 874 ,M1=0 .0 5 0 6 ,M2 =0 .15 6 1,M3=0 .30 5 9,M4 =0。快速乙酰化基因型 16 9例 (71.31% ) ,其中纯合的个体 6 2例 (2 6 .16 % ) ,杂合个体 10 7例 (4 5 .15 % ) ,并以Wt/M 3为主 (6 9例 ) ,占样本的 2 9.11% ;慢速乙酰化基因型 6 8例 ,占 2 8.6 9% ,其中纯合的个体 2 4例 (10 .13% ) ,杂合个体 4 4例 (18.5 7% ) ,并以M2 /M3基因型为主 ,共 31例 ,占样本的 13.0 8%。该结果经Hardy Weinberg吻合度检验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χ2=7.2 5 33,υ=8,P>0 .0 5。结论 在河北省汉族人群NAT2突变基因中 ,以M3为主 ,但主要以Wt/M3形式存在 ,M1突变最少 ,未发现M4。这可能是该地区慢速乙酰化基因型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回顾性分析,了解ABO血型正反不符引起的报废血状况,探索对ABO血型正反不符献血者血液的处理对策。方法:对河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送检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献血者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等试验,记录结果,以查找AB0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结果:在241例ABO正反不符的样本中,ABO亚型69例,占标本总数的28.63%;假凝集(冷凝集)27例,占标本总数的11.20%;抗体筛查阳性48例,占标本总数的19.92%;抗体减弱或缺失78例,占标本总数的32.37%;正常血型19例,占标本总数的7.88%。结论:引起ABO正反不符的原因主要是ABO亚型,血样中存在假凝集或冷凝集,ABO以外抗体影响,抗A或抗B抗体弱4种情况。对于这些ABO正反不符的献血者血液如何处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将血液报废,献血者淘汰。其中,部分血液能否经过处理后用于临床,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是检测血小板在低渗环境中发生肿胀后又可恢复其原有形状的能力。HS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据报道HSR与血小板在体内的恢复率密切相关[1]。国内尚未有标准化的检测血小板HSR的方法,报道较多的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HSR。我们用酶标仪(Ⅰ组)和分光光度计(Ⅱ组)分别测定了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的HSR,并与以往文献报道[1-6]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并对部分D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4例检测为D Cat.ⅥⅢ,1例为D Cat.Ⅵtype2,1例为D Cat.Ⅵtype 1,1例为基因2.9外显子融合,表示为RHD-CE(2-9)-D。结论 Rh部分D型与弱D型在血清学试验中无法区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够更准确的分型,更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引言 在20世纪80年代,输血机构发生的一连串不幸终于结束了,一个混乱伴随着改革,迅速地进行重要结构调整的时期开始了。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被证明可由输血传播,并发现许多输血机构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供体血液和血浆质量这个问题上未给予重视时,血液变成了贬义词。从那时起,人们对血液安全性的理解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政治性的研讨,在几个国家开始实行了国家控制和更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开发了各种技术来减少病毒传播的危险,也开发了某些血液制品的代用品,尽管血液供应还谈不上安全,混乱也还没有绝迹。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除了Rh血型系统之外,Kidd血型系统抗体的存在常常是引起疑难合血或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解决疑难合血方法是首先确定抗体特异性,根据抗体特异性在献血者中进行筛查,选择配血试验相合的血液提供给临床。由于血型抗原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对于同一种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在不同地区所需要供血者的数量可能有差异,为此,我们对河北汉族人群Kidd血型系统抗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