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羟考酮超前镇痛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在急诊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于两组应用羟考酮或0.9%氯化钠溶液前10 min(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5个时点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毕苏醒即刻、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T4、T5时,两组IL-6水平均较T1和T2时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T3、T4时,两组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4、T5时,两组血清TNF-α水平较T1时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羟考酮超前镇痛能抑制腹部闭合性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后机体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敏感性,从而达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术后屈光度稳定的时间.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患者40例40眼,对照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者30例30眼.检查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1个月、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压情况.结果 术后2组各时间点屈光度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角膜散光:试验组(3.80±1.31)D和对照组(1.42±0.32)D与术前(1.48±0.79)D、(1.12 ±0.36)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散光术后1个月(1.50±0.71)D、(1.24 ±0.31)D及3个月(1.36±0.61)D、(1.09±0.34)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虽较术后3个月时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对照组顺规性散光眼数分别是33眼、22眼(P=0.36).结论 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明显减少,至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以顺规性散光为主.  相似文献   
3.
<正>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可分为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对手术流产,虽为妇产科基本的小型手术,但大多为盲视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及风险,会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本文仅讨论手术流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以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 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50%-70%的已婚妇女患有宫颈糜烂。宫颈癌又是全球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且年轻患者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有8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为浸润癌(即可扩散);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芬太尼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异丙酚联合应用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择期行PCNL。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和术后(T4)分别抽取静脉血液,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将T3、T4与T1进行比较,低切还原黏度、中切还原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5);将T2、T3、T4与T1进行比较,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变形指数显著下降。结论应加强对PCNL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降低血液黏度,保护红细胞,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广泛房角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PEI+GSL)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8-01/2019-06收治的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35眼,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均≥180°,所有患者均行PEI+GSL,观察术后1d,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面积(TISA500),术后1、3mo的房角关闭范围、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3mo, BCVA(0.334±0.154),眼压(14.63±3.59mmHg)较术前(0.914±0.290,42.54±8.06mmHg)改善(P<0.05); ACD(3.203±0.214mm)及鼻侧、颞侧OCT房角参数AOD500、TISA500(0.308±0.014、0.315±0.015mm、0.134±0.013、0.139±0.018mm2)较术前均明显增加,房角镜下房角关闭范围(72.32°±28.33°)较术前(215.29°±30.66°)减少,盘周RNFL较术前变薄(P<0.001)。术后3mo鼻侧、颞侧AOD500、TISA500变化量与眼压存在负相关性,但与ACD变化量无相关性,术后3mo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PEI+GSL治疗广泛房角粘连的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改善视力,早期加深前房,有效促进房角开放,从而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渐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明显增大。在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解决非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将从某高职高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剖析,并对计算机基础课堂的现代技术应用提出新的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和光密度(CD)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02/08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SPT-TPR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评估术前、术后1 wk,1、3 mo CET与CD的变化。

结果:纳入患者失访14例28眼,术后出现haze 3例6眼,均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43例86眼。术后1 wk,CET高于术前(P<0.05),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增厚(P<0.05); 术后1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变薄(P<0.05); 术后3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基本达术前水平。术后CD值升高,术后3 mo,0-2 mm区域CET与0-2 mm区域全层CD值呈正相关(r=0.256,P<0.05),2-5 mm区域CET与2-6 mm区域前层CD值呈正相关(r=0.319,P<0.05)。

结论:角膜中央2 mm以内区域角膜上皮重塑需要3 mo时间; CET较薄的区域,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更快,术后早期增厚更多; 术后早期CD值较术前均增加,且部分区域CET与CD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