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C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1)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出血量多于B组、C组,但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B、C两组患者(P0.05);(2)A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高于B、C组(P0.05);(3)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丛雪峰 《中国性科学》2006,15(6):7-7,31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与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3例脑卒中后抑郁伴性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改善患者所伴有的性功能障碍上,噻奈普汀的疗效明显优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