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紫金山露天矿采用多种开拓运输方式,设备大型化、机械化程度较高,但采矿生产过程存在机械设备作业范围大、作业面广、作业点多的特征,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形势严峻。本文立足紫金山生产模式,针对该矿智能卡车调度系统的建设,提出进一步完善卡调系统运行管理、提高露采数字化管控水平的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卡调系统对生产的智能辅助,提升露天采矿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及成本管理水平,打造新时期智慧矿山建设新标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江亭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相关研究,探讨了成矿期次阶段、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火山活动有关,具有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化特征,指出矿床找矿标志,预测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单竹坪金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较好,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对矿床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认为矿床深部会有小规模铜矿体,北部深部预计会存在较好铜矿体。  相似文献   
4.
Whittle软件是当前国际上矿山境界优化的最佳软件之一,借助Whittle软件对某矿山露天开采境界进行优化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地质模型,确定露天采场边坡参数,结合采选成本、采矿贫化率和损失率、选矿回收率、金属价格和采矿生产能力等技术经济参数进行开采境界的计算分析,选取NPV值最大的优化境界作为最优开采境界,实现了增加矿石量和减少剥离量的目的,满足了矿山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
掏槽爆破是巷道掘进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掏槽孔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掘进施工爆破的质量。针对某金属矿山原掏槽爆破存在的爆破进尺较差及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掏槽孔布孔方式进行试验优化,将原来6个掏槽孔的布孔方式改为4个,并增大布孔间距,进而模拟对比了2种掏槽孔布孔方式的爆破效果。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个掏槽孔的布孔方式效果较好。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4个掏槽孔的布孔方式能够得到更优的爆破效果,同时提高了钻孔效率。该研究结果对类似巷道掘进的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紫金山金矿露采铜矿石赋存形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山金铜矿是具"上金下铜"的特大型金铜共生矿床.金矿和铜矿之间存在20~50 m的无矿带或贫矿带,但随着金矿露采的不断推进,露采场东北部金铜矿联合露采金矿境界外、铜矿境界内原地质勘探报告认为的无矿区域不断揭露出低品位金矿体和少量高品位铜矿体.对铜矿体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和矿物组成进行初步分析及成因探讨,表明区内铜矿石主要分布在氧化淋滤亚带和次生富集亚带交汇部位的北东侧.  相似文献   
7.
龙江亭铜矿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东部,地处紫金山特大高硫型金铜矿和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之间,属同一地质构造单元,是由高硫型向低硫型过渡的中型铜矿床。本文论述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特征,并对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硅化-地开石化-绢云母化组合蚀变带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铜矿床深部铜硫矿物种类丰富,通过自上而下针对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系统采样,经手标本观察后利用矿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共检测出5种Cu-S体系矿物,包括蓝辉铜矿、铜蓝、斜方蓝辉铜矿、吉硫铜矿和久辉铜矿,含矿层Cu-S体系矿物组合自上而下分为4带,分布标高自300~-130m,主要铜矿物为蓝辉铜矿、铜蓝、斜方蓝辉铜矿,次要铜矿物为吉硫铜矿和久辉铜矿;通过对岩性和铜硫矿物组合的分析,深部铜矿体为可分为2层铜矿体,上段铜矿体铜硫矿物组合类型为铜蓝-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下段铜矿体铜硫矿物主要为斜方蓝辉铜矿;矿床深部随着标高的降低,硫逸度和氧逸度逐渐上升,暗示着矿床深部具有较好的斑岩型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罗卜岭铜(钼)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控矿花岗闪长斑岩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有关,其围岩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铜(钼)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花岗闪长斑岩体控制,产于斑岩体前峰(内外接触带),属中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经成为当前金矿地质研究的热点,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理论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条件比较优越,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