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碳醇(C~+_6混合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增塑剂,洗涤剂和分散剂等。以合成气为原料,经费托合成途径一步制得高碳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密切关注。但是,费托合成高碳醇的粗产品中,除了醇和烷烃外,还有较多的烯烃、醛等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因此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将其脱除,以简化后续精馏分离工序。针对该体系开发了活性炭负载的Pd基催化剂,在液体空速6 h~(-1),氢油比100~300,温度100~310℃,压力8 MPa条件下,在实验室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250℃后,不饱和组分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能够将原料中大部分的酸加氢转化,转化率高于90%。但是当温度高于270℃后,醇收率开始显著降低,说明高温条件下醇在催化剂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氢解反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加氢产物中醇的收率,较优的反应温度应在250℃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位的晶相和粒径,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是金属Pd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 nm,且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结构稳定。在实验室开发的基础上,该催化剂经历1 000 h寿命实验和规模化制备等环节,成功应用于陕西榆林合成气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的粗产品加氢精制工序,在反应温度约250℃,8.4 MPa下,不饱和组分转化率100%,酸转化率90.4%,生产出只含有醇和烷烃的混合油品,为后续醇油分离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电动机端盖轴承室的精度要求较高,原来用普通车床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电动机振动和噪声等质量指标居高不下.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设计了挤压轴承室无刃铰刀和胎具,在精车轴承室工序后增加了挤压工序,降低了车加工的难度.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轴承室的尺寸精度、减小了圆柱度误差和表面粗糙度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目前广为流行的5TS-50粒机清选机构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CO<,2>灌装设备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机控制高精度CO<,2>灌装设备的原理、特点及主要部件设计研究过程;本设备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平稳,节约能源,灌装准确,用途广泛的特点,是传统CO<,2>灭火器灌装设备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