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成熟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难以精确表征特低渗油藏的压裂裂缝时变性和非线性渗流状况,而矿场开发和实验研究表明特低渗储层开发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裂缝形态与属性呈动态变化.基于室内启动压力梯度实验、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以及压裂矿场裂缝监测数据和生产数据,利用一种新的数值模拟软件tNavigator,等效表征了特低渗油藏中压...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水混储,注水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低含水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及油水分布规律研究,应用天然岩样的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储层中存在大量的类三角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刻蚀亲水刻蚀毛管模型与三角孔隙模型,并进行显微成像测量与理论计算.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充注压力为0.002~0.100 ...  相似文献   
3.
永宁双河油田是一个特低渗的岩性油藏,自1999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已进入中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给油田稳产和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区内延长组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均,井距不均匀,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不易调控,造成可采储量损失大,加之采用混注,较少分注,纵向上各层吸水不均,油井措施效果变差,水淹关井井数增多,油田开效果相对变差,区内仍存在部分剩余油未被开采,为了提高采收率,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是重要的手段。文章对永宁双河油田东区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油水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地下油水运动结果及的分布范围,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研究区块浅层常温常压薄互层油藏特点,建立研究区块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借助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蒸汽吞吐井组开发过程,分析不同注采周期内油藏温度、压力波动情况,同时结合超稠油油藏产能计算公式说明加热半径对超稠油油藏产能的影响,指导内蒙地区X区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天然闭合型、人工压裂诱导型和超储层破裂压力型3类。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生长机理主要为注入压力与岩石破裂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的反复作用促使岩石发育裂缝或使已存在的裂缝不断延伸。改进的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呈现反复的“升—降”特征,且注入压力是岩石产生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的主控参数。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注入井井底压力呈现周期性“憋压上升—起裂下降”趋势。诱导动态裂缝产生后,裂缝体系内的压力和饱和度场是随着动态裂缝的开启和延伸而动态变化的,且沿裂缝体系变化明显,裂缝系统两侧波及范围小。  相似文献   
8.
文中主要结合甘谷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依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详细介绍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流程和作业方法,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精确度及成功率,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下的构造模型、岩相及属性参数模型、储集层构型模型和自然伽马体模型为基础,进行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并在盆地南部S区块长8油层组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储集层构型模型、自然伽马体模型等可有效表征目的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定量指导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进过程中通过随钻自然伽马数据的验证分析,及时对水平井轨迹做出调整,确保水平段始终贯穿于最优砂体储集层中;3口现场试验的水平井均顺利完钻,平均砂体钻遇率为98.5%,平均有效储集层钻遇率为90.3%,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有效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及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美致密油延续页岩气革命,产量出现大幅度增长,有效带动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压裂技术和配套工具的发展,前景良好。致密油与常规油藏差异较大,但与页岩气在储层特征、产能特点和开发方式方面有很多相似性。通过充分调研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致密油增产技术进展,对直井特别是水平井致密油钻井技术、分段压裂技术及多井同步压裂等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给出了国外致密油增产技术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致密油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