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14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质雷达探测标志层分析断层带落差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判定断层特征参数对地下工程的施工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地质意义,对断层带总落差的明确分析更具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地质雷达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探测标志层位置进而间接得到复杂断层带的总落差是可行的,实例证明,地质雷达综合结果的误差仅为5.6%。  相似文献   
2.
根据巷道两帮存在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结构特征,提出了巷帮薄层弱结构与弱结构体的概念。分析了巷帮薄层弱结构巷道的塑性区与松动圈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巷帮薄层弱结构巷道的塑性区及松动圈与薄层弱结构类型、原岩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并主要在薄层弱结构体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地雷达方法及在井下工程探测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简要介绍探地雷达仪器组成,方法原理及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井下岩土工程探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合几个探测实例分析了探地雷达在井下工程探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的多重障碍,为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判别、区域划分、开采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冲击地压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地压的拟合预测方法是对监测数据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和走势规律进行预测,传统的数理统计预测模型把冲击地压监测序列认为是由于外在随机因素引起的,而冲击地压观测时序大多是一个貌似随机的非线性混沌序列,随机过程理论并不完全适合冲击地压时序的预测.最大Lyapunov指数作为量化动力系统对初始轨道的指数发散和估计系统的混沌量,是系统的一个很好的预报参数,本文在对观测序列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对冲击地压工作面观测时序建立了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数理统计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冲击危险区域的电磁辐射日平均值序列及顶板下沉速度序列等实例的预测运算和分析,得到冲击地压的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模型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准备巷道围岩的结构特点,建立岩体大变形塑性应变软化模型计算并分析其稳定性特征,表明围岩结构组成型式及软弱结构的存在对准备巷道整体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工程教育的特征以及专业认证对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未来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专业认证下的工程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制备不同水灰比的水泥砂浆试件、不同配合比的掺煤渣水泥砂浆试件、不同置入方式的掺铁丝水泥砂浆试件、不同掺入量的掺玻璃纤维水泥砂浆试件以及风化片麻岩试件,试验得到了其单轴抗压强度等力学指标。泰山区域的片麻岩试样分别隶属于未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4种风化程度。掺骨料水泥砂浆试件的强度不能达到中等风化程度片麻岩的强度,掺煤渣水泥砂浆不能作为强风化或全风化片麻岩的强度置换材料。掺铁丝七组和掺玻璃纤维六组水泥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超过了20MPa,是强风化或全风化片麻岩地基处理的理想置换材料,尤其掺铁丝E组水泥砂浆试件的铁丝掺量、横/竖铁丝置入方式及其对应的基准配合比(C:S:W)1.00:3.95:0.68是推荐的,掺玻璃纤维D、E组水泥砂浆试件的玻璃纤维掺入质量比0、2‰和4‰及其对应的基准配合比1.00:4.29:0.74和1.00:3.95:0.68是科学合理的。注入掺骨料水泥砂浆是提高风化片麻岩地基工程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亦是合理的地基置换材料,变形控制是风化片麻岩建筑地基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DKJ-1型煤矿矿压计算机监测系统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以7次顶板运动过程中监测到的地音参量、顶底板移近速度和来压实况为依据,分析了地音、位移前兆与顶板来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