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共晶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难溶性天然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带来了希望。药物共结晶的优势是在不改变药物活性成分的基础上,使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药物共晶是指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与共晶配体之间通过氢键或者其他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一种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晶体物质。生物碱类药物是难溶性天然药物,本文主要对生物碱类天然药物共晶的制备、理化性质的表征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共晶在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杨梅黄酮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ATCC 25175毒力因子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用液体稀释法准确测定杨梅黄酮对变形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耐酸性;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药物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用乳酸试剂盒检测药物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用蒽酮法检测药物对不溶性多糖生成量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及分析药物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结果:杨梅黄酮对变形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8 mg/mL,0.2~0.4 mg/mL的药物对生物膜的生成抑制作用明显,同时乳酸、不溶性多糖的生成量明显降低,0.4 mg/mL的药物对细菌耐酸性以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杨梅黄酮对于变形链球菌毒力因子和生物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