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海南地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并探讨其对口腔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16年1月 — 2018年10月收集海南地区5 880名受试者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收集地域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城市居民2 980人、农村居民2 900人,采用面对面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受试者有关口腔健康知识、习惯、口腔感知症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等信息,比较城市与农村居民在口腔疾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描述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结果  城市居民发生龋齿、牙结石分别为542人(18.20 %)、715人(24.00 %),明显低于农村居民的684人(23.60 %)、、885人(30.50 %),而城市居民牙龈出血为805人(27.0 %),高于农村居民的545人(18.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7、3.11、5.651,P = 0.044、0.042、0.017)。城市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77.4 ± 9.6)、(38.4 ± 3.8)分,较农村居民的(66.5 ± 13.1)、(31.7 ± 4.5)分有显著提高(t = 11.451、4.062,P = 0.001、0.023)。无口腔症状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83.4 ± 10.6)、(40.1 ± 3.4)分,与有口腔症状的居民(60.5 ± 12.7)、(29.4 ± 4.9)分相比显著提高(t = 15.451、5.410,P = 0.001、0.0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感知的口腔症状有明显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每天刷牙至少2次、不吸烟、每周吃甜食不超过1次和口腔知识评分 > 70分。  结论  有益的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会对口腔疾病及OHRQOL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36例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卡环固位型活动义齿修复,实验组采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义齿戴入后的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18例患者中出现1例基牙崩瓷,其余患者的活动义齿无破损,修复的桩冠无松动脱落,基牙无根折、桩折、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等,成功率为94.4%;对照组18例患者中有6例失败,成功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精密附着体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可以取得较佳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评价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 300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有益健康的食物、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牙龈出血的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窝沟封闭的作用等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分别达64.92%,76.12%,82.30%,72.36%,83.48%,57.87%,76.74%,57.40%,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采用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每2~3月更换1次牙刷、每次刷牙时间≥3 min、使用含氟牙膏、经常使用牙线、饭后每次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口腔卫生行为报告率均有了提高,分别达67.89%,76.27%,73.45%,63.51%,47.69%,36.26,68.36,71.73%,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常吃甜食(17.54%)、经常喝碳酸类饮料(8.85%)、睡前进食(6.42%)等不良饮食习惯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培养口腔卫生行为,减少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12岁儿童龋病和氟牙症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龋病及氟牙症的患病状况,为海南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省12岁城乡常住人口777人,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龋病和氟牙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检查全口恒牙龋病和氟牙症的患病状况。结果:海南省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49.9%和1.1。农村和城市地区的患龋率分别为49.4%和50.3%,城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患龋率分别为45.3%和5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氟牙症患病率为3.6%,氟牙症指数(FCI)为0.09。结论:海南省12岁年龄组人群患龋率和龋均较高,氟牙症患病率和氟牙症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海南省应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兰州市产妇念珠菌的定殖以及母婴间念珠菌的传播状况.方法: 采集产妇的阴道分泌物及口腔分泌物样本(共104×2 例),及其新生婴儿的口腔分泌物样本(共104 例).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鉴定.结果:312 例样本(母亲104×2,新生儿104)中81 例分离培养出念珠菌,产妇阴道念珠菌检测阳性率39.42 %(41 例),产妇口腔念珠菌阳性率33.65%(35 例),其中21.15%(22 例)阴道与口腔同时阳性; 新生儿口腔念珠菌培养阳性率为4.81%(5 例).检出阳性样本中菌种分布为,白色念珠菌53 株,光滑念珠菌33 株,克柔念珠菌2 株,热带念珠菌1 株.有2 对母婴同时分离出白色念珠菌,经PCR检测,其基因型相同.结论:兰州市新生儿念珠菌检出率以及母婴间念珠菌的传播率较其他地区高.新生儿念珠菌感染与念珠菌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都相关.监控医院内念珠菌的传播及预防母亲产前阴道念珠菌感染可减少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邓旎  廖天安  谢莉莉  王春慧 《海南医学》2016,(14):2375-2376
目的:评估口腔种植义齿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采用纯钛种植体对178例缺牙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种植前后的咀嚼能力、美观、舒适度、满意度情况。结果178例种植患者植入262枚种植体,成功257枚,成功率为98.09%。种植后患者咀嚼能力提高,美观明显改善,佩戴义齿舒适度提高,总体比较满意,分别与种植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种植义齿修复牙齿缺失临床使用效果显著,修复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种植体,合理的修复方案和术后定期复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将PCR技术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检测中,寻找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有效检测口腔念珠菌的方法。方法:收集口腔临床唾液样本100例,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同时应用PCR方法对10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传统念珠菌培养方法的检出率为35%;应用两对引物,PCR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8%和49%。传统的念珠菌检测方法耗时长,特别是培养法,需时48hrs;应用PCR方法对念珠菌进行检测,只需要5hrs,且阳性检出率和准确性较高。结论: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相较于念珠菌传统培养方法,是一种更加简便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患牙周炎孕妇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为预防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孕妇牙周状况分为牙周健康组和牙周炎组。牙周健康孕妇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患牙周炎孕妇在知情同意下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初诊和每次复诊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牙周健康孕妇牙周组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CRP浓度亦维持在(1.17±1.03)mg/L左右;患牙周炎孕妇经过牙周基础治疗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都明显改善,CRP水平也由(4.16±1.45)mg/L降低到(1.90±1.13)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改善患牙周炎孕妇牙周组织炎症的同时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研究木糖醇对口腔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及产酸的影响,寻求新的预防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00例戴义齿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及分离纯化后,观察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在不同比例木糖醇替代葡萄糖(葡萄糖∶木糖醇比例分别为4∶1、3∶2、2∶3、1∶4和0∶5)沙氏培养液中的增殖和产酸情况,了解木糖醇对不同假丝酵母菌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在含不同浓度(0%、5%、10%、15%、20%)的木糖醇培养液中培养6、12、24、48和72h后木糖醇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与产酸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与含葡萄糖和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仅含木糖醇的培养液中,4种假丝酵母菌的D600值均降低,而pH值均升高(P<0.05)。与不含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除含5%木糖醇48h的pH值和D600值、10%木糖醇48h的D600值、5%木糖醇72h的D600值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各时间点含不同浓度木糖醇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降低,pH值均升高(P<0.05),而在缺氧条件下,各时间点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升高,pH值均降低(P<0.05)。结论木糖醇对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产酸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木糖醇作为糖替代品和致病性假丝酵母菌抑制剂,在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