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负荷状态下即刻颌骨内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方法 选择3种不同种植体采用即刻拔牙后植入5只犬的下颌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牙槽窝内,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取同标本,作X线、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个月时所有种植体均已达到完善骨整合,成骨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与He力负荷方向一致。结论 功能负荷即刻植入种植体有利于缩短疗程,节省费用,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羟基磷灰石(HAp)壳聚糖(CS)复合微球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估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纳米 HAp 和CS 复合物通过微流体技术自组装成微球支架,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将 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微球行体外共培养,计算前6 h 黏附率。培养1、3、6、9 d,计算增殖率并用 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行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扫描式显微镜检测,观察细胞黏附及分布。将细胞微球复合物填入自制模具中培养14~21 d,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微镜镜下微球为完整的圆形,大小一致。BMSCs 与微球体外培养6 h,黏附率达90%以上。6 d 时,BMSCs 的增殖率达到最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上有大量 BMSCs 黏附定植并分泌大量胞外基质将微球连接成整体;共聚焦扫描式显微镜结果可见明显的细胞骨架微丝蛋白。细胞微球体外模具培养18 d 后,形成了结构完整的组织块。结论HAp-CS 微球是一种良好的促BMSCs 种子细胞黏附定植的支架材料,是促进细胞生长的有效支撑载体,与共培养细胞形成的复合组织块有望应用于体内动物实验修复标准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负荷状态下颌骨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变化。方法 负荷状态下在5个实验狗的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植入两种种植体,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后采用光镜,荧光标记法观察种植体一骨组织界面。结果 8周时基本达到临床骨性愈合,随着时间推移骨整合出现改建。结论 在同一实验狗中,负荷状态下种植体骨整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2014,(7):924-927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3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结果显示33例患儿创口Ⅰ期愈合,双侧唇高基本对称,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表明改良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种植时机对老年合并牙周感染患者种植治疗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合并牙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双盲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拔牙后予以延期种植,观察组拔牙后予以即刻种植。对比分析治疗后种植体留存率、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红色美学量表(PES)等情况。结果 两组种植成功率及种植体留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P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种植体松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时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PE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生理疼痛、社交障碍、功能障碍、身心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合并牙周感染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刻种植患者虽然会表现出较大的探诊深度和牙龈出血量,但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需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位点联合翼上颌种植对上颌无牙颌种植体与骨组织生物力学影响,为临床选择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种植设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例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的无牙颌锥形束CT扫描数据,完成上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利用冠修复体和种植体数据,分别建立冠修复体和种植体-基台一体三维实体模型,设计5组不同种植位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单侧200 N的垂直载荷和100 N斜向载荷分别在双侧后牙区加载,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分布,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5组模型均显示最大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和颈部皮质骨处。(2) 5组模型在斜向载荷下的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大于垂直载荷(P<0.05),骨组织周围最大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种植位点联合翼上颌种植模型间种植体及骨组织最大应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双侧对称性植入翼上颌种植体,改变前部种植体位点不会影响整个设计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C-Myc与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探讨C-Myc通过调控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敲低C-Myc的OSCC细胞中lncRNA的表达量;检测过表达以及敲低C-Myc的OSCC细胞中的l...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中CyFRA21-1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 1 9可溶性片段 (CyFRA2 1 1 )在口腔鳞癌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 (IRMA)检测 34例口腔鳞癌患者血浆中的CyFRA2 1 1及SCC Ag的浓度 ,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 7天的浓度变化。结果  34例口腔鳞癌患者中 ,1 9例CyFRA 2 1 1阳性 (>4 0 μg/L) ,9例SCC Ag阳性 (>1 5μg/L) ,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55 9%、65 5 %和 2 6 5 %、43 2 %。联合检测CyFRA2 1 1及SCC Ag ,其敏感性可达 76 5 %。术后CyFRA2 1 1血浆浓度下降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CyFRA2 1 1是口腔鳞癌的有效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CyFRA2 1 1及SCC Ag对于判断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yFRA2 1 1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颊脂垫瓣修复颌面部术后组织缺损及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颊脂垫的解剖观察,探讨颊脂垫瓣在口腔邻近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带蒂颊脂垫瓣游离后疝入邻近缺损进行组织修复。结果所有转移颊脂垫瓣全部成活,3月后全部黏膜化。结论颊脂垫瓣作为一种可牺牲的组织瓣,其血运丰富、损伤小、操作方法简单、制备容易,在修复其邻近组织缺损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