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深部硐室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深部岩体工程的分区破裂化现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硐室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产生的力学机理及其应力的变化规律。针对深部圆形硐室围岩,分别对应力状态PyPx、Py=Px、PyPx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深部围岩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当应力集中的应力值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分区破裂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测并分析了柏家沟煤矿无巷旁支护沿空留巷和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为沿空留巷和工作面的支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研究覆岩离层受力状态及其发生机理为目的,采用RFPA岩石破裂分析系统,模拟研究位于采动后形成的压力平衡拱内岩层水平应力、垂直应力、剪应力集中位置及与初始应力的倍数关系,为覆岩离层产生位置、离层大小等研究和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节理岩体采动沉陷实验及损伤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考虑节理倾角单因素的岩体采动沉陷规律,总结出覆岩破坏模式和地表移动特征,并将节理看作被始损伤,利用损伤力学定性地研究了岩体移动量与节理倾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立井罐道测斜仪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立井罐道测斜仪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包括立井罐道的偏斜特点及形态,测斜仪的设计原理和测斜传感器的技术关键等。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hydromachanics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by means of the Bernoulli Equation, the matching relation of a pump pressure and delivery, losing energy of the magma when it flows along the pipes are researched. This thesi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selection of pipeline.  相似文献   
7.
郭伟  苏仲杰 《煤矿开采》2005,10(6):57-59
水平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极为严重。从水平变形的形成及破坏形式出发,分析其对建筑物破坏的力学机理,并从沉陷区的形成过程、地表水平变形与建筑物水平变形的关系以及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等方面,揭示水平变形的动态损坏过程。  相似文献   
8.
覆岩离层充填减缓地表沉降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赵德深  苏仲杰 《煤炭学报》1997,22(6):571-575
以岩石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手段,对覆岩离层充填减缓地表沉降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揭示了覆岩内部离层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规律。探讨了浆液在离层空间的流动规律和存在状态,阐明了充填材料脱水与注冰压力的关系及其对减沉效果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浆液以钻孔为中心呈二向点源式流动特征,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安调钢弦压力盒,钢筋拉力计对采动建筑物基础圈梁压力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分析地表下沉及地表拉伸情况。试图采用该观测方法定量地分析地表下沉和地表拉伸对建筑物基础圈梁的影响,以便采用楔形活动基础对基础圈梁进行调整,使建筑物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动覆岩非同步弯曲而产生离层的特征及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新技术实施的急需,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将离层岩层假设为岩板,研究其变形特性,真实地反映了离层岩板在水应平力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变形的本质,并建立了岩板挠度的力学模型,其力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离层注浆条件下的离层岩板的挠度计算,为离层注浆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