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粉煤灰、矿渣、沸石和硅藻土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在自然养护和复合盐冻融环境下测试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试验,分析了有关因素对该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和效果,验证了这四种矿物掺合料都具有很好的活性,可以作为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发现:在复合盐冻融环境下,掺硅藻土和沸石的混凝土耐久性要优于掺粉煤灰和矿渣的混凝土,本实验中最优组合为A2B2C3D2.硅藻土的最佳掺量还可以适当增加,掺量修正后的混凝土符合高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村“墙抬梁”式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普洱地震和2008年汤池地震中,"墙抬梁"式土木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山墙倒塌,进而引起其他构件破坏。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墙抬梁"式土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时程分析。时程分析选取常见的Elcentro地震波和当地的普洱地震波进行计算,求解出连接处的最大位移差,找出了整体结构上的薄弱层,为今后土木结构的设计和抗震加固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建筑都是由建筑材料建造而成。但较多人对于建筑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甚了解。对于此,文中介绍了建筑材料在中国历史上的起源以及使用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土、木材、钢材以及混凝土,并指出建筑材料在将来的发展趋势—新型建筑材料的发明和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机理,依据现有规范设计并建立10层、15层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对该两种框架进行地震波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不同水平地震波对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与塑性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框架各层最大绝对位移随楼层与地震波峰值的增大而增大,各层的最大层间位移在2层、3层,多遇、罕遇地震下两种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位移角限值1/50,当地震波烈度分别达到1 500 gal、1 200 gal时,10层、15层框架结构体系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超过1/50;小震时,框架结构的总塑性耗能值很小,表明框架仍处于弹性状态,随着地震波加速度的增大,框架的总塑性耗能迅速增加,特别是地震强度超过1 000 gal以后;随地震波加速度的增大,框架的各部件的塑性耗能值增大,梁、柱的耗能占比增大而楼板的耗能占比减小。  相似文献   
5.
非法游行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非法游行群体移动路径的精准预测对区域警力的高效布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现有相关研究无法同时顾及游行事件中吸引要素和排斥要素对游行群体路径选择的综合影响,导致对游行群体未来移动路径的预测精度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多要素约束下的非法游行路径动态预测方法.首先借助距离衰减理论,耦合游行群体实时位置和...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态压痕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准静态压痕(QSI) 实验方法针对多种材料对集中准静态压痕力的损伤阻抗进行了测试。选取2 个特征载荷下的试样进行了超声C 扫描探伤和扫描电镜(SEM) 显微观察, 分析了QSI 实验中层合板的损伤过程, 针对初始分层接触力f1和最大接触力f2对材料的损伤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了2 种材料体系层压板的最大接触力, 发现该值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研究了测试条件(试样尺寸和支持条件) 和材料特性(不同纤维、基体种类和铺层方式) 对最大接触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试样尺寸和支持条件对最大接触力的影响较小, 在必要时可以采用非标试样测试最大接触力, 而最大接触力与树脂基体、纤维特性及铺层方式都有关, 最大接触力对应的凹坑深度d2主要由纤维强度和延伸率决定, 树脂特性对d2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方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及超高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钢管对混凝土约束较弱与柱端部局部屈曲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并与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之后建立多个足尺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柱端设肋对钢管水平鼓曲与竖向位移、钢管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塑性耗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肋高下柱的塑性耗能分配机制。结果表明:柱端设置加劲肋可显著减少柱的水平鼓曲和竖向位移,提高柱的峰值承载力和延性,减小钢管与混凝土的压应变并提高压应力,增大柱的总塑性耗能值,延缓柱的破坏;轴压比为0.5、0.8时,当肋高分别达到1000mm、1500mm,再增大肋高对柱的塑性耗能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柱端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与加固构造措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与钢材的弹塑性混合强化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层空间框架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动力分析。模型中考虑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及连续地震作用下引起的塑性耗能累积效应。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钢管横向变形系数以及各关键点的钢管与核心混凝土、框架梁、环梁与楼板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以及框架结构的塑性耗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工况地震作用使框架结构产生塑性耗能累积效应,进而使楼层的位移响应明显增大,层间刚度减小;连续工况地震作用后,钢管和所有钢筋都屈服,钢管、环梁钢筋的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环梁混凝土强度超过其轴心抗压强度,楼板混凝土因受拉而开裂;短边柱的轴压比有明显波动,罕遇地震作用下其值大于角柱、中柱和长边柱的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柱为主要的塑性耗能构件,环梁次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试验、数值分析2种主要研究方法,论述了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研究现状。分析了常用的抗震加固措施,其中以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对抗震性能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即使在轴压比高达0.8时,仍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耗能。  相似文献   
10.
罗靓 《江西建材》2012,(2):18-19
从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木构架土坯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土木结构房屋广泛存在于农村不发达地区,研究其抗震性能和抗震加固措施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