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阮梅洪  楼倩  牛建农 《华中建筑》2011,29(12):110-115
宅基地安置模式下的新城中村建设,诱导村集体、村民,努力将其实现住房权益最大化,聚焦于对城中村改造建设用地规模与优势区位的争取,影响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该文以宅基地地租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建立新城中村影响城市空间绩效的模型,探析宅基地安置模式下被沉没的村民利益和城市效益,提出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导城中村改造主体,由对宅基地、住房等物质空间的过度关注,改为对宅基地、住房经济价值的追求,加快城村融合,提高城市空间绩效。  相似文献   
2.
塑造城市特色,是处于转型期的义乌的一项肾迫的工作。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对自己传统的轻率抛弃,是“欧陆风”盛行的重要原因。义乌的传统建筑文化品位极高,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进,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与时俱进、与自然融为一体、粉墙黛瓦等突出特点义鸟应该找回自己的根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牛建农  韦克 《规划师》2003,19(2):46-48
通过介绍巴砖村传统民居保护与改造的成功经验,指出传统民居需要而且完全可能适当改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护和改造传统民居必须有效地协调各有关方面以形成合力;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依靠他们的力量并正确地引导他们做好保护与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
阮梅洪  虞晓芳  牛建农 《规划师》2010,26(9):98-104
城中村改造既是政府的难题,又是业界讨论的热点。科学定量地界定城中村改造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城市与城中村居民的利益分配是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关键。综合运用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和报酬资本化理论,对宅基地产权权能的释放、城中村住房收益来源、城中村的住房价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宅基地价值化,实现城中村居民的"高层公寓式安置",既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城中村居民的利益,是一种实现城市与城中村居民利益双赢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刘芳  牛建农 《规划师》2006,22(4):22-25
2月24日~27日,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和<规划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规划师>·攀枝花论坛及其相关的系列活动在攀枝花市举行.此次<规划师>·攀枝花论坛由攀枝花规划和建设局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协办.攀枝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平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陈秉钊,<规划师>杂志主编、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院长雷翔,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黄光宇等专家应邀到会作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6.
义乌在开发城市重点项目的同时,启动相关城中村的改造工程;对城中村实行就地、就近改造;改造后形成的新村中的业主,将他们的新房改作经营用房。通过这样的途径,新村从空间形态到经济运行迅速融入城市。义乌这种特点鲜明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从形成到成型、优化,经历了三个发辰盼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