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研究桂林地区红黏土中化学成分Fe2O3、Al2O3、SiO2含量对其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蒸馏水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浸泡红黏土土样,对不同浸泡时间的土样进行化学成分XRF测定,同时进行界限含水率测试和比重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建立了以Fe2O3、Al2O3、SiO2含量为变量的红黏土界限含水率和相对密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红黏土液限与塑限之间、塑性指数与液限之间以及相对密度与塑限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红黏土Fe2O3、Al2O3、SiO2含量与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相对密度之间的路径模型,并分析了化学成分对红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柱端箍筋配置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以柱端箍筋配置为主要研究参量,浇注4根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对各试件进行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及能量耗散系数等。结果表明,对柱端轴向0~250 mm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有增大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和控制试件破坏之前的剪切变形量的作用;随着箍筋加密区的增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提升;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大,各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红黏土试样的直剪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含水量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对红黏土中吸附结合水含量和类型进行了测定和划分,阐释了结合水影响红黏土强度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1)红黏土吸附曲线可分为稳定吸附阶段(RH<0.908,此阶段主要吸附强结合水),强吸附阶段(RH=(0.908, 0.976),这一阶段主要吸附弱结合水),吸附平衡阶段(RH>0.976);(2)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值与黏聚力均随含水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存在临界含水量,R1和R2分别约为23.0%和12.0%(与各自的土中结合水总含量接近),内摩擦角则随含水量增加不断减小,呈一阶线性负相关;(3)红黏土强度的改变是土中各种微观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土中吸附水主要为强结合水时,颗粒间的水膜连结力和胶结作用力增大,宏观表现为黏聚力增大,抗剪强度增大;(4)随着土中自由水的出现,结合水膜变厚,水膜连结力减弱,同时胶结作用也被破坏,黏聚力下降,抗剪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摄影法的红黏土裂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提取红黏土裂隙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裂隙对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本文以桂林红黏土试样为试验研究对象,获取红黏土表面裂隙数字图像后,通过比对不同方法,发现直方图阈值法适用于红黏土的裂隙图像分割。通过去除杂点、填充细小孔洞,将裂隙数字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最后进行骨骼化和消刺处理,可得裂隙骨骼图像。研究发现试样在第5次干湿循环后裂隙发育均已趋稳定;初始含水率为25%的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发育出线状裂隙;初始含水率为28%的试样则发育出网状裂隙;干湿循环次数与裂隙率和裂隙总长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二次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5.
管井降水预压联合“轻夯多遍”软土地基处理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青岛港前湾港填海软基加固工程,对管井降水联合轻夯多遍地基处理新工艺加固填海软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以青岛港前湾港四期工程1#~4#泊位的3个试验区为例,采用3种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施工,通过对试验前后各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证明了此新工艺对加固填海软基是有效可行的,同时对试验中3个试验区的加固效果进行比较,得出了相对优化的施工参数,进一步完善了该套工艺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桂林重塑红粘土裂隙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林重塑红粘土裂隙发育特性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并结合分形特征对裂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重塑红粘土在初次干湿循环主要进行环向收缩,无明显表面裂隙;重塑红粘土裂隙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发育,裂隙率、分形维数、裂隙总长度增大,而裂隙平均宽度存在增大后减小的现象;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试样裂隙率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小,随初始含水率及干密度增加,分形维数减小,而裂隙总长度、裂隙平均宽度与初始含水率、干密度之间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当初始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达到31%时,试样表面裂隙发育不明显;在第2至第5次干湿循环中,试样裂隙率与分形维数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建立精准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的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少量学习样本的学习,精准预测仅知道影响因素的预测样本的收缩徐变值。将该模型应用于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小样本、容易实现等优点,为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获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工程岩溶涌突水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一座高外水压力、大涌水量的岩溶越岭深埋长隧洞。交通辅助洞工程中各涌水点有直涌型、冲溃型、劈裂型3种涌水形式,其中冲溃型涌水的可预见性小而破坏性最大。对辅助洞中各涌水点的统计分析表明:白山组中没有出现特大型(〉1000 L/s)的涌水点,涌水类型一般为直涌型;而在盐塘组和杂谷脑组中都发生了特大型涌水,3种涌水类型都可能会出现。在隧洞洞线高程部位白山组岩溶发育较盐塘组和杂谷脑组弱,且白山组岩溶整体发育微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勘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赤平投影定性分析和极限平衡定量计算等方法,对桂林某公园景区危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在天然工况下,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或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W6、W8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危岩体失稳破坏后的运动特性,采用Rocfall软件分析,得到落石动能变化较大,且运动轨迹中落石最大弹跳高度为2.85 m;建议采用静态破碎清除+被动防护网+生态种植的综合治理方法对危岩进行治理.为后期危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建立了岩溶地下水渗流-传热地埋管试验平台,可有效模拟岩溶地区地埋管换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场、湿度场、渗流场共同作用的多场环境,并利用该模型装置进行了不同工况的模型试验,探讨了岩溶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流速度为1.08×10m/s时,渗流作用使得地埋管换热量平均提升了约12.5%,地埋管与土层间的换热速度提升约90%;岩溶地下水渗流将上游热量携带至下游,促进了地埋管释放的热量向下游传递的同时,也抑制了热量向上游的传递,有效减弱了地埋管周围土层的热量堆积;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岩溶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