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大型商业建筑项目建筑功能复杂,建筑平面及竖向空间布置独特,给结构设计提出较多挑战。详细研究项目结构设计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技术分析,控制设计质量,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其中,针对大跨度转换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大跨度悬挑结构采用钢桁架结构;穿层设计通过细致的补充计算与分析,采取加强措施,实现结构安全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几种不同基础形式的渐进式破坏工程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设计注意事项,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时注意和思考,尽量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南京新城科技园某办公楼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其中02#办公楼结构主屋面高度为147.6m,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体系。通过对结构进行多程序的小震弹性时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中震性能分析、大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墙体受拉较大区域采用暗柱内增设型钢的加强措施,使结构各项指标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建筑结构整体及上部结构两个方面介绍了高层住宅局部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根据工程实践。阐述了框一剪结构中转换层、框支柱和剪力墙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影响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如何确定计算参数的看法,为结构设计提供计算方法与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镇江某小区室外庭院混凝土挡墙的基础,在竣工多年后,沉降仍没有趋稳的态势。文中分析了基础沉降产生的原因,比较了几种可行的加固方案,最终采用被各方所接受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案。实际加固完成后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述加固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旧建筑的抗震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合理的改造加固设计是提升此类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南京某综合政务服务大楼为例,阐述了改造加固内容与设计思路;针对基础及上部结构体系等需加固处理部分,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不同部位的受力特点,设计了新增人工挖孔桩基础、增设钢支撑抗侧力构件、剪力墙开设洞口的粘贴钢板法加固、框架柱粘贴外包型钢加固等不同的加固方式;利用PKPM软件进行整体建模计算,分析了改造加固效果。这种设计方案可为此类建筑的改造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江某文体中心项目体育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单体3层,总高18 m,为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明确结构超限类别及抗震性能目标,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考虑项目为当地社会影响大的重要建筑,补充结构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并针对结构关键部位进行深化分析,采取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得工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对类似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京景枫中心项目有4栋超高层住宅,均为低区大空间商业,高区小开间剪力墙住宅,转换层设于5层,属于高位转换复杂超限结构,通过传力直接、受力路径清晰的梁式转换,结构体系为部分框支-剪力墙.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理念,对结构进行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验算以及大震静力弹塑性验证分析,采取合理的抗震加强措施,如在框支梁和框支柱中设置型钢以提高其延性和变形能力等,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同时,介绍了本工程超深地下室的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9.
吕恒柱 《四川建筑》2004,24(3):81-8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性能较差。认真总结震害规律,分析破坏机理,研究有效的抗震措施。进行合理的抗震计算与设计,并加强其构造措施,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与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淮安市某大高层住宅工程中采用预应力管桩置换部分土体,形成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该方法既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承载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地基的变形。介绍了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过程,采用该地基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地基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要求,并将其与传统的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设计,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该设计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