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红黏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单元体并结合填埋场现场原位试验,从建设施工和建成后长期服役两个不同时间尺度对土质覆盖层水力参数开展了5a的跟踪监测;分析对比了从实验室到现场、从建设施工到建成长期服役水力参数的劣化衰减规律.结果 表明:①5a长期服役中,无植被红黏土覆盖层入渗系数从10-7 cm/s增大到10-3 cm/s,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价河流健康程度,提出一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改进的Mamdani模糊推理系统评价方法,该方法分别选取高斯型和三角型隶属度函数构建输入和输出变量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降维后的3个主成分由专家经验机制和根据贡献率均匀分配的权重组成12个"if-then"规则。评价模型选用截断法和重心法进行去模糊化操作。对太湖周边的6条有代表性的河流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改进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综合赋权评价结果的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而改进方法操作简单且大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半湿润地区的长期防渗性能,揭示该地易渗气候段及其渗漏引发气象机制;收集分析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50年的气候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耦合地区气候条件开展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4~11月降雨多气温高,12月~次年4月降雨少气温低;雨热同期有利于土质覆盖层水分腾发释放。(2)降雨量在7、9月达峰值,蒸散量在6月达峰值。7~11月降雨量大、气温逐渐降低,植被逐渐凋零腾发作用减弱,水分释放强度缓慢,导致覆盖层含水量增加易引发渗漏。11月~次年3月降水稀少,防渗效果好。(3)在该地土质覆盖层防渗设计中,11月~次年3月为非控制性气候段。7~11月为易渗气候段,建议在防渗设计和既有填埋场运-管-维期水位控制、边坡稳定监测工作中作重点校核与管控。  相似文献   
4.
极限学习机在干旱预测时,通常将作为预测因子的历史数据固化的导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而忽略了不同阶段产生的数据在模型训练中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基于在线更新理论构建了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参数训练更新时,预测因子数据是按不同批次逐步导入到模型进行训练,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资源占用率,且选用标准降水指数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较极限学习机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径流预测因子筛选常用的线性分析方法无法识别与径流存在非线性关系因子的局限性,基于互信息与核主成分分析,提出一种能同时遴选与径流存在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的因子识别方法,来筛选径流预测因子,且将高斯回归过程拓展应用于北汝河的中长期径流预测.结果表明,构建的MI-KPCA因子筛选质量优于相关分析法与互信息法,不但能提高预测精...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分布广泛。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黄土作垃圾填埋场封场土质覆盖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良好的经济性。在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建造了国内首个20m×30m大尺寸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在基地开展了极端降雨试验。水量分配测试结果表明:总降雨量214.8 mm;坡面径流1.7 mm,占总降雨量的0.8%;土层存储(含蒸发)199.57 mm,占总降雨量的92.9%;渗漏13.53 mm,占降雨量的6.3%。基质吸力与水份运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持续降雨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900 mm)细粒土中表层土(15 cm深度以上)和底层土(85cm深度以下)的孔压(或体积含水率)均较高;底层土孔压(或体积含水率)较高是由于碎石–黄土界面间毛细阻滞效应对水份下渗的阻滞作用,这是有别于单一土层降雨入渗水份运移的显著特征。储水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极端降雨试验实测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有效储水量为251.95 mm。采用室内吸湿土水特征曲线评估覆盖层有效储水能力,有效储水量理论值S_(fac)为218.75 mm,实测值较理论值大15.18%,结果偏于安全。采用现场吸湿土水特征曲线评估覆盖层有效储水能力,有效储水量理论值Sfac为278.32 mm,实测值比理论值小9.47%,偏于危险。防渗设计中建议采用室内吸湿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7.
红黏土具有高液(塑)限、低渗透、中—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广泛用于路基、土石坝、各类尾矿和垃圾填埋封顶覆盖等防渗工程.对红黏土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水力参数对比测试;在填埋场建设了红黏土覆盖层试验区并开展了自然气候条件下的长期服役水力参数监测;分析对比了有、无植被红黏土水力参数的不同变化.结果表明:①红...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预测干旱情势,提高防旱抗旱能力,构建了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GA-ELM)模型进行干旱预测。以近年来干旱频发的云贵高原为研究区,利用该模型以关键致旱因子为输入变量实现了云贵高原中长期干旱预测,并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模型、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A-ELM模型适用于云贵高原地区的干旱预测;与ELM模型相比,不同时间尺度下GA-ELM模型的干旱预测结果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在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方面,GA-ELM模型的预测精度总体上也优于ANFIS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极限学习机在实际应用时随机选取初始权值与阈值易导致其稳定性弱及泛化能力差的问题,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对其进行改进,构建了自适应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并选用海表异常温度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因子,对研究区域的干旱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以海表异常温度作为模型的输入因子,应用极限学习机能有效地进行干旱预测,通过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应用于干旱预测,其精度与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最基础也是最紧迫的工作。由于工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果,是目前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工学类专业课程知识点往往立足于力学原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是易被忽视的重要思政“宝藏”。本文通过分析工学类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了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从哲学思维、美学、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探索了有效融入途径,可为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