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四川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和平武报恩寺华严藏是现存转轮藏中形制最完备、造型最宏丽的转轮藏,研究价值很高。文章通过对两例转轮藏斗栱做法的对比、转轮藏与同期四川地区大木作斗栱做法的对比发现,转轮藏中斗栱的主要形制特征与同期大木作斗栱的营造风尚紧密相关,同时,转轮藏斗栱形制的演变趋势与大木作斗栱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鉴于大小木作斗栱尺度及其主要功能的差异,转轮藏斗栱采用了与同期大木作不同的设计策略,且在斗栱外跳的样式创新上比大木作明显超前。  相似文献   
2.
冷婕  张兴国 《新建筑》2011,(2):46-49
对可识别性原则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及目前在木构建筑修复实践中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可识别性原则在指导木构建筑修复时的一些具体方法,并提出后续思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实例,从保持文物古建筑营建思想、技术工艺、物质实体(原物)、历史印记、周边环境、建筑功能几方面对文物古建筑保护中的"原真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认识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遗存丰富,技术、艺术成就突出,在巴蜀地区木构技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性,也是中国明代木构建筑营造史研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始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其间,中国营造学社收集了 30 余处明代木构建筑的一手资料,并对部分单体建筑和明代木构总体营造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奠定了巴蜀明代木构建筑研究的基础,展现了巴蜀明代木构建筑的价值,也拓展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维度。之后,特别是近 10 年,巴蜀明代木构建筑备受关注,有很多新成果涌现,但也仍有许多研究有待进行。一方面,巴蜀地区官式建筑、大式木构建筑研究需要继续深化;另一方面,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中的小木作、彩画、瓦石作等研究亦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5.
冷婕  陈科 《新建筑》2012,(2):38-43
以法国南特岛复兴项目为例,从保护与再利用理念、规划管理方法、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等方面,分析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有机融入城市全面复兴进程,最终取得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双赢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国内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冷婕  饶敏琪  陈科  冯棣 《室内设计》2020,(6):121-128
旋螺殿是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研 究的重要案例,但其斗栱营造在后来的维修 中发生了较多的改变,这给后续研究带来极 大困扰。本文在2018年旋螺殿与1944年《旋 螺殿》的对比阅读中,着重对斗栱类型和配 置方式、斗栱出跳跳头样式和配置方式两个 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尝试解决了以下三个 问题,旋螺殿斗栱中的替换与改动、原设计 意图及原状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于20 世纪40 年代进行的四川宜宾李庄旋螺殿相关调查、研究工作,梳理其学术贡献;将现状与中国营造学社记录的旋螺殿进行对比,详述其在20 世纪40 年代后的变化,以免其后的改变造成对旋螺殿原状的进一步误读;同时补充部分关于旋螺殿柱架设计的新认知,以期更全面地展现旋螺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实例,从保持文物古建筑营建思想、技术工艺、物质实体(原物)、历史印记、周边环境、建筑功能几方面对文物古建筑保护中的“原真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认识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冷婕  张宁  陈晓宁 《新建筑》2023,(4):39-45
明代蜀藩王陵是现存明代皇家陵墓玄宫中仿木构做法最系统、仿木构信息最丰富的墓葬,也是巴蜀地区仿木构墓葬发展最后的高潮。通过分析巴蜀地区明代蜀藩王陵玄宫院落形制与地上宫室制度的相关性,辨析仿木构单体建筑对地上建筑木构信息的取舍、木构特征还原度及仿木材料与构造方式等问题,展现了皇家陵墓玄宫营造中仿木设计思路及仿木材料与技术的独特性。研究对缺乏地面实例的巴蜀明代皇家木构建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冷婕 《室内设计》2013,28(4):19-23
文物保护观念的发展要求木构建筑表面保护在延长构件寿命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其历史印记,使木构件的真实性在更多层面上得以显现,而传统的表面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作为国际合作项目,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工程尝试结合国际保护修复理念和方法,通过设立专项保护、引入科学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现场实验,根据构件类型及表面受损程度进行细分,同时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等方法,推动表面保护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