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辽宁省工业城市进行 A3钢大气暴露试验。两年后测出不同地点腐蚀率。依据所记录的各试验点的气象数据和污染数据,讨论了 A3钢的大气腐蚀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倒极图法研究了含0.5%Y和0.15%(La Ce)稀土对Fe-Cr-Al合金在1200℃氧化时氧化层择尤取向的影响。稀土元素对氧化层择尤取向类型的影响较小,三种合金的主要择尤取向都是(01(?)8),次要择尤取向有所区别:含稀土的合金是(11(?)9)、(10(?)10),不含稀土的合金是(0001)、(10(?)10)。稀土元素对增强和保持氧化层择尤取向的能力作用较大,其中Y比(La Ce)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应用短路扩散位错通道的模型描述合金的氧化过程,使得氧化层的P_(10(?)1)系数曲线的变化和氧化动力学曲线的变化得到较好的吻合,这说明稀土元素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氧化层的择尤取向来影响合金的抗氧化性能的。  相似文献   
3.
铜在200-900℃的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钢在200—900℃和76毫米汞柱氧压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200—350℃铜的氧化符合立方规律;400—550℃的氧化初期为抛物线,但超过一定时间即明显地向愈来愈慢的氧化速率偏离;600—900℃的氧化则自始至终遵从抛物线规律。根据上述结果,求得铜在600—900℃的氧化激活能为30,700卡/克分子。铜表面氧化层的外部是由晶粒细小的CuO组成,内部则为Cu_2O,其晶粒较为粗大组织较为疏松。从300—550℃在氧化层表面可以观察到起伏不平的褶鄒,这种褶鄒随氧化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在600和650℃上述褶鄒已不明显,但在氧化层表面却出现一层稠密的CuO胡须。这种胡须大多数不受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影响,但也有少数在电子束的作用下立即由挺直状态变成如弯曲枯萎的草木。由此可认为,并非所有的胡须都是结构完整的CuO单晶。文中结合氧化层的结构、表面形态和宏观缺陷对铜在上述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讨论。并根据Frank的胡须生长机制对铜氧化层表面可能同时出现结构完整与结构不完整的CuO胡须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铁铬铝电热合金中加入0.038%镧铈混合稀土或0.49%钇与不加稀土金属的共三种试样,进行快速寿命和氧化动力学的对比试验,对氧化后试样氧化膜的形态和粘附性进行了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含钇的试样在1200℃经350小时氧化后,在氧化膜的内层存在一个新相。初步鉴定这一新相是钇铝石榴石(Y_3Al_5O_(12)),它与氧化膜粘附性的明显改善有着直接的关系。 铁铬铝合金在高温下长时间停留,晶粒迅速长大,力学性能急剧降低。稀土金属特别是钇的加入,有效地阻止晶粒长大,显著地减缓力学性能的降低,这可能是稀土元素能够大幅度提高铁铬铝电热丝快速寿命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倒极图法研究了含0.5%Y和0.15%(La+Ce)稀土对Fe-Cr-Al合金在1200℃氧化时氧化层择尤取向的影响。 稀土元素对氧化层择尤取向类型的影响较小,三种合金的主要择尤取向都是(01(?)8),次要择尤取向有所区别:含稀土的合金是(11(?)9)、(10(?)10),不含稀土的合金是(0001)、(10(?)10)。稀土元素对增强和保持氧化层择尤取向的能力作用较大,其中Y比(La+Ce)的作用更为明显。 本文应用短路扩散位错通道的模型描述合金的氧化过程,使得氧化层的P_(10(?)1)系数曲线的变化和氧化动力学曲线的变化得到较好的吻合,这说明稀土元素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氧化层的择尤取向来影响合金的抗氧化性能的。  相似文献   
6.
Zn的乡村大气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  吴维 《材料研究学报》1992,6(4):312-314
在辽宁省乡村进行 Zn 的大气暴露试验,绘制乡村气氛中 Zn 的腐蚀图,并讨论大气环境因素对Zn 的腐蚀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薰  骆继勋 《金属学报》1965,8(3):311-420
研究了钢在200—900℃和76毫米汞柱氧压下的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在200—350℃铜的氧化符合立方规律;400—550℃的氧化初期为抛物线,但超过一定时间即明显地向愈来愈慢的氧化速率偏离;600—900℃的氧化则自始至终遵从抛物线规律。根据上述结果,求得铜在600—900℃的氧化激活能为30,700卡/克分子。 铜表面氧化层的外部是由晶粒细小的CuO组成,内部则为Cu_2O,其晶粒较为粗大组织较为疏松。从300—550℃在氧化层表面可以观察到起伏不平的褶鄒,这种褶鄒随氧化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在600和650℃上述褶鄒已不明显,但在氧化层表面却出现一层稠密的CuO胡须。这种胡须大多数不受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影响,但也有少数在电子束的作用下立即由挺直状态变成如弯曲枯萎的草木。由此可认为,并非所有的胡须都是结构完整的CuO单晶。 文中结合氧化层的结构、表面形态和宏观缺陷对铜在上述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讨论。并根据Frank的胡须生长机制对铜氧化层表面可能同时出现结构完整与结构不完整的CuO胡须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辽宁大气腐蚀性研究——锌、铜、铝暴露两年试验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辽宁省范围内约等距离地设置了192处挂片点,进行锌及铜、铝有色金属材料的大气暴露试验。两年后测量不同地点的腐蚀率,绘制成辽宁省大气腐蚀图。此外,根据各试验点的气象与大气污染数据,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分析结果,讨论了锌等材料的大气腐蚀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铁铬铝电热合金中加入0.038%镧铈混合稀土或0.49%钇与不加稀土金属的共三种试样,进行快速寿命和氧化动力学的对比试验,对氧化后试样氧化膜的形态和粘附性进行了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含钇的试样在1200℃经350小时氧化后,在氧化膜的内层存在一个新相。初步鉴定这一新相是钇铝石榴石(Y_3Al_5O_(12)),它与氧化膜粘附性的明显改善有着直接的关系。铁铬铝合金在高温下长时间停留,晶粒迅速长大,力学性能急剧降低。稀土金属特别是钇的加入,有效地阻止晶粒长大,显著地减缓力学性能的降低,这可能是稀土元素能够大幅度提高铁铬铝电热丝快速寿命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