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7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Cu-18Al-9Mn-3.4Zn(摩尔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亚结构以及马氏体相变宏观形状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为18R结构,亚结构为层错;单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 ) "型,浮凸高度为400~500nm,浮凸宽度为2 000~2 400 nm;多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N"型和"山尖"型,浮凸高度为200~400 nm,浮凸宽度为1 000~1 800nm;浮凸角均为8°~12°;马氏体相变符合G-T模型的双切变特征,惯习面为(113)面.  相似文献   
2.
Ni—W—Co/Al2O3复合电刷镀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董允  林晓娉 《表面技术》1997,26(6):14-16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轩了Ni-W-Co/Al2O3颗粒复合镀层,分析了影响颗粒沉积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固定其它元素的含量,调整碳含量的方式,研究了碳含量对马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冲击韧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固定其它元素的含量,调整碳含量的方式,研究了碳含量对马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冲击韧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Cu-Al-Mn-Ti形状记忆合金抗母相时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弯曲试验、X射线衍射、金相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CuAl24Mn3Ti2合金在不同母相时效处理条件下的抗母相时效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变形量,Cu-Al-Mn-Ti合金在母相时效时,形状记忆效应随不同时效保温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其中400℃记忆效应最好,500℃最差;而形状记忆效应则随不同时效保温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400℃合金下降缓慢,500℃下降加快;Mn和Ti的加入细化了组织,并且形成了富Mn和富Ti相,强化了合金组织,提高了合金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不同的原始组织、加热速度或不同的临界区保温时间,使复合组织中α、M二相的相对含量及分布形态发生变化。试验表明:铁素体以针条形态,对提高低温韧性有益。但有最佳含量,含量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8Cr-1C合金{225}f马氏体的宏观形状应变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25}f片状马氏体宏观形状应变特征表现出与{3 10 15}f全孪晶马氏体不同的特征.{3 10 15}f全孪晶马氏体表面浮凸呈规则的"N"或""型;而{225}f片状马氏体表面浮凸呈不规则"N"型,其"浮凸群"既有均匀切变的特征,又有沿基面堆垛长大的痕迹,其浮凸高度、浮凸角远低于{3 10 15}f马氏体.  相似文献   
8.
合金元素对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Mo等合金元素对铸造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相的成份、结构及形貌的影响。测定七种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在20%H_2SO_4及含有不同Cl~-浓度的20%H_2SO_4中的均匀腐蚀速度、稳定电位和极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r、Mo促进了针状σ相析出;合金元素Cr、Mo、Cu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钢的抗均匀腐蚀性能和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法,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了不同厚度(1nm-100nm)的Co纳米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不同厚度的Co纳米薄膜的表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当薄膜厚度为1nm~10nm时,沉积颗粒形态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将由二维生长的细长胞状过渡到多个颗粒聚集成的球状;当膜厚继续增加,小颗粒球消失,集结成大颗粒球,颗粒球呈现三维生长状态;表面粗糙度随着膜厚(膜厚为1nm~10nm)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膜厚为3nm时出现极值。通过XPS全程宽扫描和窄扫描,薄膜表面的元素成分为Co:主要以金属Co和Co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并定量分析了γ(fcc)→α(bcc)马氏体相变的表面浮凸。结果表明:{259}f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双倾动、帐篷(∧)型,{557}f马氏体的表达浮凸为“孤立岛状”浮凸群,{225}f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三角形”浮凸群;{259}f马氏体表面浮凸的宽度、高度及浮凸角度均大于{225}f马氏体“三角形”浮凸群,{557}f马氏体表面浮凸群的高度最小,其浮凸角也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