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l-35Si高硅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伟  杨伏良  甘卫平  欧定斌 《材料导报》2005,19(10):136-138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电子封装用Al-35Si高硅铝合金进行了恒温和恒应变速率下的热压缩变形实验,温度范围为370~550℃,应变速率为0.05~0.45s-1,得到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此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真应力软化机制分别受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控制,并且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氧化锆陶瓷中温化学镀镍三元络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鹏  杨伏良 《表面技术》2014,43(5):66-70
目的优化中温化学镀镍三元络合剂体系,得到性能优良的化学镀镍层。方法选取乳酸、冰乙酸及柠檬酸作为络合剂组分,以镀速和含磷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设计L9(34)正交实验,研究次亚磷酸钠、乳酸、冰乙酸及柠檬酸的浓度对化学镀镀速以及镀层磷含量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镀速和磷含量,得到的最佳三元络合剂体系为20 mL/L乳酸+15 mL/L冰乙酸+10 g/L柠檬酸,该条件下镀速为6.4 mg/h,镀层磷质量分数为8.8%。结论采用优化的络合剂体系,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结合力良好的化学镀镍层。  相似文献   
3.
包覆轧制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应用广泛的过共晶高硅铝合金,采用熔炼铸造与包覆轧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含量>26%的高硅铝合金材料,通过电子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进行了热膨胀系数、气密性及抗拉强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包覆轧制可有效阻止脆性材料裂纹的扩展;在100~400℃,Si含量为28.49%的高硅铝合金材料在纵向的热膨胀系数的平均值为16.3×10-6,横向为16.2×10-6,气密性为0.9966×107,材料纵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135.610 MPa;Si含量为32.08%的材料,在100~400℃,纵向的热膨胀系数的平均值为1 5.9×106,横向为15.8×106,气密性为3.4×10,材料纵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93.96MPa.  相似文献   
4.
高硅铝合金几种常见制备方法及其细化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伏良  甘卫平  陈招科 《材料导报》2005,19(5):42-45,49
高硅铝合金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其细化方法及原理也有所不同.主要综述了熔炼铸造、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和喷射沉积工艺制备高硅铝合金的方法及其细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Ag-Cu-In-Sn钎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卫平  陈慧  杨伏良 《材料导报》2007,21(3):156-158
Ag-Cu-In-Sn系合金钎料,熔化温度在557~693℃之间,适合于电真空、半导体及微电子器件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中无钎剂中温钎焊.对In Sn含量为20%的Ag-Cu-In-Sn合金,采用强制大变形热挤压开坯的方式,得到了0.1 mm以下的薄带钎料.通过金相观察、SEM、XRD及拉伸力学试验对钎料的金相组织、相结构、熔化温度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对In Sn含量为20%的Ag-Cu-In-Sn合金钎料,采用强制大变形热挤压开坯,可得到0.1 mm以下的薄带钎料,成材率达到60%以上;Ag-Cu-In-Sn合金主要由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富Ag的α相和具有复杂结构富Cu的β相,及少量的Cu41Sn11、Ag3 In、CuSn等中间相化合物组成;材料的抗拉强度高达495 MPa;材料的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断裂,微观组织中有明显的韧窝存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射共沉积方法和热挤压工艺制备6066Al/SiCp颗粒复合材料,对工艺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变化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共沉积方法能制备增强颗粒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好,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锭坯,经过热挤压致密化后,材料组织细小,基体过饱和度明显,析出相在时效过程中迅速析出,粒度细小、弥散,与SiC颗粒共同增强基体,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模拟研究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制定该合金的低温快速挤压工艺和在线热处理制度,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Al-Mg-Si-Cu合金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该合金的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也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89.82kJ/mol;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逐步由动态回复转变为动态再结晶;合金低温快速挤压后,经过在线风淬停留3h,然后200℃人工时效3h,其抗拉强度达到305MPa,屈服强度达到265MPa。  相似文献   
8.
提高理工科高等教育质量,本科专业教育是关键,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核心。为确保"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第一应加强班导师工作,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把好大学新生专业教育关;第二要积极开展或深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调动专业课老师的积极性,从大三开始,每个学生都可自由选择指导老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做好大四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将"质量工程"的实施作为高校教师工作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9.
金属喷射沉积工艺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喷射沉积工艺的发展及现状,工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特点、喷射沉积合金材料等进行了论述和评价。用该工艺可生产少无偏析、晶粒细小、致密度高的材料,且合金的含氧量低,生产工艺简化而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痕法测定 TiAlN 涂层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黄珂  杨伏良  陈力学  马凯  郭磊 《表面技术》2013,42(5):107-111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AlN涂层,采用压入法及划痕法表征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分析表明,压入法只能作为一种定性的测定方法,该法测得TiAlN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HF3。划痕法结合了声信号、摩擦力信号和划痕微观形貌,可以定量测定结合强度,该法测得在压头曲率半径为200μm的情况下,TiAlN涂层的临界载荷达到13 N,比传统TiN涂层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