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7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1株抑制型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SZ—47。SZ—47能完全抑制 ADP 及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对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推测单克隆抗体 SZ—47主要通过 ADP 途径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21例有微血管病变和27倒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人,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者血浆血栓烷素(TXB2)、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浓度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做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动物血栓栓塞模型显像评估99^Tc^m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F(ab)2片段SZ21F(ab)2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体外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犬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估SZ21F(ab)2与血小板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法修饰SZ21F(ab)2分子的亚氨基,以99^Tc^m-葡庚糖酸钠(GH)转换络合法进行标记。分别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ELISA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及生物活性。对3条肺动脉血栓和8条(包括上述3条)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比格犬模型进行显像研究。结果SZ21F(ab)2抑制ADP诱导的犬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聚集实验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49±1.88)μg/ml。ITLC法测得标记物的放化纯为90%~95%,ELISA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抗体保留了免疫活性。注射显像剂后1h,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均出现放射性浓聚。注射后3h,在体显像肺动脉血栓和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模型的放射性靶/本底(T/B)比值分别为3.03±1.18和3.51±0.62。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0.083%ID/g和0.076%ID/g。体外检测结果表明:肺动脉血栓与正常肺组织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12.8,后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5.2,与肌肉的比值平均为127.0。结论99^Tc^m-SZ21F(ab)2与人血小板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潜在的血栓显像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HHT与12-HETE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陈德春,何杨,王兆钺,阮长耿花生四烯酸(AA)代谢与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血小板AA代谢主要有环氧化酶和12-脂氧化酶两条途径,12-羟-十七碳三烯酸(12-hydroxy-hep-t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肿节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研究肿节风在IT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初治ITP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肿节风治疗组,复治ITP患者共16例。治疗方案按强的松0.25mg/kg+肿节风1.5g/d。疗效判定,按照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确定。结果:小剂量强的松(0.25mg/kg)合并肿节风治疗初治ITP的有效率,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对复治ITP患者治疗有效率达68.7%,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与人血小板交叉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tt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有一定程度结合,但与GPIb、GPⅡb及GPⅥ无结合。结论: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与幽门螺杆菌ureB存在交叉识别的共同抗原表位,提示Hp感染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初期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损害暴露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就会被活化 ,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功能而实现的。目前进行深入研究的有下列 3类血小板膜糖蛋白 :( 1 )糖蛋白 (GP)Ib -IX作为粘附蛋白vWF受体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的反应。 ( 2 )GPIIb -IIIa作为粘附蛋白纤维蛋白原 (Fbg)的受体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3)GMP - 1 40 (亦称P -Selectin)在血小板活化后暴露在血小板膜表面 ,并作为PSG…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Bsa 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Ⅰ、Sma Ⅰ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Ⅰ、Sma Ⅰ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血栓病人与正常人Bsa Ⅰ、Sma Ⅰ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F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vWF基因Rsa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Ⅰ、Sma Ⅰ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ndothelin (E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xercise-induced asthma (EIA),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T(B) receptor antagonists, ET-1 (11-21)fragment and N-cis-2,6-dimethylpi-peridinocardonyl-L-γ-methylleucyl-D-1-methoxycarbonyl tryptophanyl-D-norleucine (BQ788) on broncho-constriction elicited by isocapnic hyperpnea in guinea pigs. Methods Eighteen pathogen-free Hartley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normal saline (NS) inhalation control group (n=6), B: BQ788 group (n=6), and C: ET-1(11-21) fragment group (n=6). Guinea pigs were anesthetized with pentobarbital sodium. After measuring the basal value of lung resistance (R[L]) and dynamic compli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Cdyn), NS (0.96 ml), BQ788 (9 nmol) and ET-1(11-21)fragment (9 nmol) were inhaled. A rodent respirator with a dry 5%CO(2)-95%O(2) mixture at room temperature provid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T] 8 ml/animal, 100 breaths/min) for 5 min. R[L] and Cdyn of the 3 groups were measured again after isocapnic hyperpnea challenge.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socapnic hyperpnea of dry gas elicited a marked increase in R[L] and decrease in Cdyn. R[L] and Cdyn of the guinea pigs from BQ788 group and ET-1(11-21)fragment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ET(B) receptor antagonists, ET-1(11-21) fragment and BQ788, inhibited the bronchoconstriction induced by isocapnic hyperpnea in guinea pigs. The data showed that ETs are potent constrictors of guinea pig airway smooth muscle via a direct effect on ET receptors. It was suggested that ET receptor antagonists, especially ET(B) receptor antagonist, might be beneficial in preventing E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