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和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的表达。结果42例胰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61.9%,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58.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50,P〉0.05)。VEGF-C阳性率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x^2=4.822,P〈0.05),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神经浸润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可见明确的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其数目和分布具有明确的异质性。肿瘤边缘组织中淋巴管数最多,其次为肿瘤表浅部,而肿瘤中心区最少;在形态上,肿瘤边缘可以见到较多管腔扩张的淋巴管,而肿瘤中心及表浅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或点状。癌旁胰腺中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分布在呈慢性炎症的胰腺组织周围,多数呈扩张状态。42例胰腺癌组织中LVD为7.67±1.25,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LVD为7.85±0.93,二者差别无显著性(t=0.639,P〉0.05)。胰腺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t=7.076,6.803,P〈0.01),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和神经浸润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LVD间呈正相关性(r=0.509,P〈0.05)。结论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高表达,促进淋巴管增生,可能是临床上胰腺癌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2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③结果Cx43蛋白在10例正常成人胰腺导管及腺泡细胞均呈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Cx43表达阳性率为44.7%,而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x43表达阳性率为20.0%。Cx43蛋白在正常胰腺、胰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18.59,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Ⅰ级的胰腺癌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P=0.047);无周围脏器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6%,有浸润者为30.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x^2=7.23,P〈0.01);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Cx43阳性表达率(63.6%)高于有转移者(28.0%),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和1年生存率无关(x^2=2.21、2.07,P〉0.05)。④结论Cx43蛋自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下调和定位异常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4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提高术中肺肿瘤疑难病例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 BA)诊断准确性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T提示单发或多发肺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 术中单纯依靠冷冻HE切片肺肿瘤鉴别诊断困难病例共19例, 实验组采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在冷冻切片中基底细胞的表达情况, 辅助术中肺肿瘤疑难病例BA与原位/微小浸润腺癌/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鉴别;对照组为两名诊断医师对这19例病例进行常规冷冻HE切片诊断。两组均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B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石蜡切片诊断的一致性及冷冻切片诊断耗时。结果 CK5/6、p63染色显示BA存在基底细胞;在原位/微小浸润腺癌/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中不存在基底细胞。实验组中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术中疑难病例B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6.7%, 冷冻与石蜡切片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平均耗时(32.4 min)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表现, 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和脉管瘤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16例患者中, 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至黏膜下层浅浸润(<200 μm)85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 黏膜下层深浸润(≥200 μm)31例, 有脉管内瘤栓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饮酒史(OR=3.090, 95%CI:1.165~8.200)、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AB分型(OR=11.215, 95%CI:3.955~31.797)是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吸烟史(OR=5.824, 95%CI:1.704~19.899)、是否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OR=3.393, 95%CI:1.285~12.072)是脉管瘤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饮酒史、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分型为B2~B3型...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标记方法及标志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标记方法及标志物在淋巴管检测中的价值,为研究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提供理想实验方法。方法用5'-核苷酸酶(5'-Nase)酶组织化学法对30例正常胃肠新鲜标本(胃及肠组织标本各15例)进行染色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对30例相应胃肠标本石蜡包埋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染色观察。结果淋巴管密度(LVD):5'-Nase组LVD为6.78±1.16,Podoplanin组为6.85±0.84,VEGFR-3组为14.33±2.24。VEGFR-3组LVD明显高于5'-Nase组及Podoplanin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7.55、7.49,P〈0.01),Podoplanin组与5'-Nas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7,P〉0.05)。形态学观察:5'-Nase及Podoplanin标记的阳性淋巴管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管壁较薄,管腔内无红细胞;VEGFR-3染色阳性的淋巴管较多,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部分管壁较厚,管腔内见红细胞,且黏膜肌也呈阳性。染色背景:Podoplanin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背景清晰,能清楚显示阳性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5'-Nase染色背景呈淡黄色,无法观察淋巴管周围的组织结构。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下Podoplanin染色可以作为标记淋巴管的理想实验方法。Podoplanin是一种比较特异性的淋巴管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EB病毒阳性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1岁。左侧面部麻木、鼻涕带血、间断头痛2个月余。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排列,细胞中等大小,核透亮,核仁明显,部分细胞呈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较多,约12个/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突触素、CD56、嗜铬粒素A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弥漫阳性,细胞角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4种不同克隆号PD—L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台的一致性,以期为有效筛选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4个中心于2017年8至12月诊断为晚期肺腺癌的活检标本共57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34-81岁);男性29例,女性28例。对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并同时进行4种不同克隆号PD-L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为22C3(Dako公司)、28—8(Abeam公司)、SP263(Ventana公司)和SP142(Ventana公司),其中22C3配套Dako公司二抗体系及全自动染色仪,其余二抗体系为Ventana Ultraview检测体系及自动染色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由2位经过培训的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双盲独立阅片,对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按百分比进行判读。判读结果按〈1%、l%-24%、25%-49%及≥50%4个级别进行统计比对。结果以Dako公司22C3和二抗体系检测作为标准,PD—L1≥50%的病例共计8例,占14.0%(8/57);22C3、28—8及SP263对肿瘤细胞染色一致性较高(P=0.729-0.809);2位医师对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判读一致性较高(p=0.707—0.896),22C3及SP263结果显示尤为明显。结论22C3、28—8及SP263在肿瘤细胞染色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研究在一定程度可为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提供有效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基于多学科诊疗思维引导下乳腺癌诊疗技能提升及单病种个体精准化诊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MDT模式的内涵不断延伸及不断充实,患者的治疗策略也被不断优化,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持续向最高点看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