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三种常见基因突变与其临床表现特点之间的关系。初步估计其基因突变频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54例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检出G1388A突变39例(72%),G1376T突变8例(15%),未定型者7例(13%)。未检出G95A。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进行G1388A、G1376T和A95G突变检测。提示G1388A和G1376T为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ARMS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G6PD已知基因突变的方法。本研究发现这两种突变类型仅见于中国人和华裔人群,具有遗传学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脂特点,探讨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CHD患者206例,并以同期、同年龄范围的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疑似CHD患者16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HD组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而胆固醇(TC)仅轻度高于对照组;(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有价值的判别指标为LDL-C;(3)CHD组高TG者占56.8%,高TG者冠状动脉2支及3支血管病变占54.8%,而TG正常者2支及3支血管病变为32.6%,提示高TG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要比正常TG者高。结论高TG、高LDL-C和低HDL-C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LDL-C在致病方面意义更大;高TG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愈后。方法:报导1例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病例,并以“MOG、NMDAR”为关键词在CNKI、Sinomed数据库及PubMed(建库至2021年4月)检索中英文文献,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病例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5例成人病例,男性9例,平均始发年龄34.7岁,13例呈复发缓解病程,平均复发间隔时间14.4月;首发症状以头痛、抽搐、发热多见。15例患者共有39次发作事件,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最常见。根据抗NMDAR脑炎及MOG抗体病的诊断标准,39次发作临床分型为:MOG抗体病1例次,抗NMDAR脑炎4例次,未定型10例次,重叠型24例次。共收集到急性发作期头颅MRI影像33次,异常32例次。皮质受累32例次、脑干12例次、放射冠8例次、视神经7例次。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均敏感,5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8例患者加用二线免疫抑制剂。15例患者中有2例中断治疗,1例遗留双眼视物模糊及被害妄想,1例遗留右眼视力下降,其余13例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1例,2分2例。结论: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并不少,多见于男性,大多呈复发缓解病程,发作期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多见,头颅MRI阳性率高,主要累及皮质、脑干、放射冠、视神经,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敏感但大多需要2种以上的免疫治疗且易反复,可能需要更强或更长时间的免疫治疗。建议抗NMDA受体脑炎或MOG抗体病患者同时进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及MOG抗体的检测,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基层部队卫生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和技术指导 ,我们于 2 0 0 2年 4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初步掌握了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防疫工作人员对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与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 ,制定基层部队卫生机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表 ,调查各单位对医疗用品、废弃物品、病房等不同对象所采用的消毒药械、使用浓度 (剂量 )、消毒时间等是否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调查对象为集团军门诊部、师 (旅 )医院、旅 (团 )卫生队 ,这些单位均为基层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防治靶血管开通后的无复流现象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行急诊介入治疗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为乌拉地尔组(术中加用乌拉地尔冠脉内注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和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 乌拉地尔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Blush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vs 29.2%)P<0.05.结论 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虽不能较好地确定白血病细胞系的来源,但其实用性对基层仍是主要方法,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白血病免疫表现型检查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情况,可弥补形态学诊断上的不足。我们对42例形态学诊断为ALL的患儿进行了免疫表现型检查,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42例均系我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按FBA分型诊断的ALL患者,其中包括2例骨髓复发病例。L_1型25例,L_2型17例,年龄0~14岁,平均年龄7.3岁,男:女=1.6:1。(2)免疫表型检测常规抽取患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现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及会议审定研究制定军队标准《军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该标准规范了军队鼠害综合治理,为依法开展鼠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连续82例STEMI并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以1:1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麝香通心滴丸组(入院后立即口服麝香通心滴丸6丸,次日起2丸/次,每日3次,持续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口服α1一受体阻滞剂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回顾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40例肛肠病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α1一受体阻滞剂分为两组,其中应用α卜受体阻滞剂的设为试验组(哈乐,口服,0.2rαg/次,每天1次,230例),未应用α1一受体阻滞剂的设为对照组[11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发生尿潴留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导尿处理,试验组男性患者继续服用α1一受体阻滞剂,对比观察两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试验组发生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O.05;尿道黏膜损伤率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果表明,口服α1一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接受导尿处理的男性患者口服α1阻滞剂可缓解置导尿管时的不适,减少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使用AO三叶草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经验。【方法】19例pilon骨折,按Rtiedi—Allgower分型:其中I型2例,Ⅱ型10例,Ⅲ型7例.均采取切开复位AO三叶草形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3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78.9%。【结论】AO三叶草形钢板治疗pilon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